822.六十二爾虞我詐(上)(1 / 3)

在這兩天時間裏,皇城裏的宋軍固然是在積極準備,全力守備。在皇城外的叛軍也沒有閑著,同樣也在做著各項工作。由其是這一次反叛的實際策劃者史彌遠,這兩天以來,幾乎一刻都沒有合眼。

就在發動叛亂的當晚,大部叛亂的首領和叛軍都急著去進攻皇宮,而史彌遠立刻招集了自己的黨羽,告訴他們,自己將會在建康發動政變,推翻趙忱的朝廷,擁立趙竑為君。這夥人裏不僅有史彌遠的心腹錢象祖、衛涇、王居安、王時雍、孫秉文五人,還有史彌遠在朝中交結的黨羽楊次山、李璧、張鎡、夏震、雷孝友、林大中、樓鑰等十餘人。不過基本都是中下級官員,官職最高的楊次山也不過是個正四品。

錢象祖、衛涇等人一直都和史彌遠一起謀劃反叛的大事,而且事先都得到過通氣,知道舉事就在這幾天之內,因此聽史彌遠說完之後,到還不覺得太意外。但楊次山等人卻都大吃一驚,他們雖然在朝中和史彌遠結成一黨,但不過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便於在朝中爭權奪利而己,從來沒有想過要舉兵反叛,另立新君的事情。

楊次山壯了壯膽,道:“史大人,廢立之事非同小可,請大人三思後行,而且我等職低身微,豈敢定這樣的大事,還請史大人去和那些高職官員商議,我等可就不能奉陪了。”

其他的幾個官員聽了,也紛紛道:“就是,就是,我等都要告辭了。”

史彌遠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情況,淡淡道:“各位大人,現在以經遲了,我們己經開始舉事,昨夜就以攻打皇宮,凡是在這裏的人,以經全都脫離不了幹係了。”

眾官員聽了,不由都叫起苦來,如果現在政變還沒有開始,到是還來得及和史彌遠撇清關糸,但現在事情以經發生了,那麼這次聚會的性質可就說不淸楚,加上這些人平素都和史彌遠是一黨的,現在怎麼也是抖不開了。因此有不少官員都急哭了,道:“史大人,你可不要害我們,不要害我們啊。”

史彌遠心裏卻是暗暗高興,對於他來說,自然是拉下水的官員越多越好,於是又道:“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各位以經是擺脫不了了,唯今之計,隻有跟我一齊把政變進行到底,一但政變成功,鄧王上位,各位都是有擁立之功,到那時加官進爵,還不是指曰可待的事情嗎?何去何從,各位自己想個淸楚吧。”

聽了史彌遠的這番說之後,眾官員也都停止了吵鬧,各自靜下心來思考,現在該怎樣選擇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但隻有楊次山心裏叫苦不迭,因為他和別人都不同,他可以算是當朝的國丈。

楊次山的妹妹楊桂枝被選入皇宮,成為趙忱的嬪妃,己有二年多了,雖然趙忱大婚之後,和嶽瓔一直十分恩愛,但楊妃為人聰明伶俐,又善歌舞,而且行事也很得體,因此在趙忱麵前也算頗為受寵。楊妃入宮之後楊次山的官爵也一路晉升,由吉州刺使升為福州觀察使,保寧軍承宣使。兩個兒子楊穀和楊石也出任知閣門事,雖然這些官職基本都是虛銜,但做為外戚來說,以經相當不錯了,像楊炎這樣的宗室,隻不過是一個異類罷了。

因此楊次山對現狀也十分滿意了。而且他也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塊什麼料,就算想像楊炎看齊,也要有楊炎的本事才行。日後隨著時間推移,隻要楊妃不失寵,自己還會慢慢升遷,再運動運動,也許還會放任到地方為官。但如果跟著史彌遠發動政變,則不說這次政變能否成功,就算是成功了,順利把趙竑扶上了位,但自己的妹妹還為繼續成為新君的嬪妃嗎?就算自己有擁立之功,但做為前朝的國丈,肯定難以受到重要。因此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但現在看來,這事情怎麼也挽回不了,楊次山心裏這個後悔,當初自己真是瞎了眼,怎麼和史彌遠這幫人攪和到一齊去了呢?

這時史彌遠也不理他們了,相信這些人都不是蠢人,到了這個時候,也都沒有別的選擇了。而且現在自己還有大事要辦,也沒功夫和他們多耗。因此史彌遠立刻吩咐,錢象祖、衛涇、孫秉文三人立刻趕到政事堂去守著,一但到了天亮,有大臣來上朝,就立刻留住他們。而後史彌遠自己帶著王居安和王時雍兩人,兩名天機宮的弟子金浩和黃瓊瑛,還有剩餘的五百多名叛軍,立刻隨自己立刻趕到樞密院,去拿兵符,然後調動守衛建康城門的士兵。守住城門,這才是頭號大事,萬一等李顯忠率軍進城,可算不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