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李全在城外下寨之後,史彌遠暫時也鬆了一口氣,雖然李全並沒有派兵進城來幫忙,但畢竟還是在城外紮住了人馬,這樣一來,到是不用但心李顯忠的殿前司人馬,可以全心全意來進攻皇城。
這時城中的叛軍人數還有五千餘眾,這兩天來,也找到了一些盔甲武器,使一部份叛軍得到了基本的裝配。而招集人手的工作也比較順利,一共又招集兩千多人,不過絕大部份都是建康城中的地痞無懶,無業遊民,但也有少數被打散的宋軍。反正現在宗天玄、陳亦超都是來者不拒,全都吸納進來。現在叛軍的兵力接近八千,到是足以進攻皇城了。
同時陳亦超又抓緊時間,將叛軍做一個簡單的重新整編,將叛軍大體上分成三個部份, 一部是以來的太湖一帶的人手為主, 大約接近三千人。這批人受過自己的訓練, 有一定的戰鬥力, 將做為重新進攻皇城的主力。一部是以建康、臨安兩地的人手為主,人數大約也有三千,這批人雖然沒受太多訓練,但投靠自己的時間較長,忠誠度比較可靠,而且能夠聽從調度。最後就是在建康臨時招募的人手,這批人以地痞無懶,無業遊民為主,起不了多大作用,但也可以湊人數,拚堆頭,製造聲勢也是好的。
整編完畢之後,宗天玄、謝青峰、宋異人也對這樣分配十分滿意,當即就決定,將下一次進攻皇城的指揮權全全交給陳亦超來負責。
就在宗天玄、陳亦超等人準備再對皇城發動進攻的時候,有人來通報史彌遠,楊炎以經從西夏前線回到建康,明天就可以到達建康城外。
史彌遠接信之後,也不敢怠慢,連忙連夜招集眾人商議,最後決定,暫時不進攻皇城,集中兩千主力叛軍的兵力,並且甴宗天玄、謝青峰、宋異人三人聯手率領,準備趁楊炎進城之際,一舉將楊炎擊殺,然後再進攻皇城。
第二天也就是大宋建興七年(1177年)的正月十八, 建康政變發生的第四天。
※※ 支持原創 ※ 《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 ※ 支持正版 ※※
在鹽州大破了金軍之後,楊炎留下楊昌鵬在鹽州收拾殘局,自己立刻返回到翔慶軍,招集高震和李好義兩人,商議準備開始進攻興慶府的戰鬥。而這時宋軍全軍都知道楊炎率軍以少破多,在鹽州打敗了金國的援軍,因此全軍歡慶,迎賀楊炎到達翔慶軍。
同時楊炎也把金國內部發生叛亂的消息帶到了翔慶軍。得到了這個消息宋軍、蒙古軍全都十分高興,因此全軍士氣高漲,隻等著進攻興慶府了。而且在此之前,高震率領著十二萬大軍圍困興慶府,雖然還沒有展開攻城的戰鬥,但以經做好了一切攻城的準備工作。隻等楊炎一到,宋軍就可以立刻發動進攻了。
但就在當晚,史彌遠派來的假冒傳詔的內侍宦官劉政興,也來到了翔慶軍,將偽造的詔書遞交給楊炎。
楊炎接過了詔書之後,打開一看,原來內容是說:金國內部發生叛亂,正是大宋舉行北伐,收複失地的大好時機,現在朝中正為北伐的方案議論不定,趙忱也十分焦慮,因此想請楊炎匆必從西夏抽空返回建康一趟,幫助朝廷製定北伐方略。而在楊炎走後,西夏內部的軍務計劃和統軍將領,以及和蒙古軍的各項協議,包括所占領的西夏地方的行政官員的委任,勻由楊炎自行委任安排,可以便宜行事。
應該說,這份詔書雖然是偽製,但內容也比較合理,現在金國內亂,確實是北伐的大好機會,而如果朝廷要舉行全麵北伐這樣的大事,趙忱無論如何,也會請楊炎參與製定計劃,因此調楊炎暫時回建康,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由其是在最後,給楊炎在西夏便宜行事的權力,也與趙忱一慣對楊炎絕對信任的作風十分相似。
楊炎看過了詔書之後,也沒多說什麼,隻是先問了劉政興的姓名,然後命人安排酒宴,招待劉政興,並且由自己親自陪同。
酒過三巡之後,楊炎才道:“這位公公,皇上有詔,在下自然不敢不尊從,隻是現在西夏這邊的戰事正緊,在下走後的各項事宜交結,包括蒙古通氣都需要時間安排,因此還請公公多稍候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