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金國使臣之後沒有三天,大宋朝廷又收到了蒙古的國書,原來蒙古派遣耶律楚材和劄八兒火者為正副使臣,出使大宋,商談兩國共同對付金國的事宜。
趙忱接到蒙古的國書之後,也覺得有些好笑,想不到金囯的使者剛走,蒙古的使者又到了,這簡直就是前後腳。同時也更加意識到,現在的天下大勢,確實是宋金蒙三方鼎立,缺一不可。因此趙忱立刻在睿思殿招集執政大臣們商議,蒙古使臣突然來到建康是為什麼。
因為楊炎是大宋官員中對蒙古情況最熟悉的,而且在蒙古的國書中也提到對付金國的事宜,也屬於軍事的範籌內,因此楊炎也得以參加這次討論。
眾大臣一致認為,這一次蒙古三路大軍伐金失敗之後,也明白僅靠蒙古一方之力,不足以與金國相抗衡,因此才派來使者,希望能夠與大宋達成共同對付金國的協議。或者是想從大宋這裏獲得一些援助。不妨先接侍蒙古的使者,看看他們要說些什麼。
盡管目前大宋以經有了接受金國以銀錢贖回失地的初步意向,但一來兩國還並沒有簽定正式的協議,二來過去金國背盟的例子實在太多了,誰知道這一次是不是金國又下的一個套。因此在沒有真正履行協議之前,也不能完全相信金國。而在這個時候,宋蒙之間依然要保持著聯盟的狀態,以防不測。
於是趙忱立刻下旨,著鴻臚寺仍然按以前的規格,接待蒙古使者。
但這時楊炎卻道:“各位大人,你們注意到沒有,這次蒙古派來使團,有兩點和以前不太一樣的地方。下官覺得不能忽視。”
趙忱道:“楊卿,你到是說說看,有什麼地方與以前不同?”
楊炎道:“回稟陛下,首先是使臣的人選,此前蒙古都是以劄八兒火者為使,但現在卻換成了耶律楚材,劄八兒火者隻擔任副使。這個耶律楚材是何許人,以前從未聽說過其人。”
其他人聽了楊炎這麼一說,也都覺得確實有些奇怪的地方,一般來說,真正是聯盟關係的鄰邦通常都會長期指定一人為使臣,因為來往多了,也輕車路熱熟,會談起來也方便一些。
劄八兒火者以經多次出使大宋,基本都很圓滿的完成了任務,而且與許多大宋的官員都有一定的交情,一般的情況下,是不應當更換的。當然出現一些別的情況,另換人選到也不是不可能。但換了正使,卻讓過去的正使擔任副使,那就有些不正常了。隻能說明一個問題,耶律楚材在蒙古的地位和作用,以經超過了劄八兒火者。那麼這耶律楚材究竟是何方神聖?
雖然現在宋蒙是聯盟狀態,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放在那裏都能適用,因此趙忱點點頭道:“楊卿,著職方司去查一查這個耶律楚材的來曆。那麼第二點是什麼?”
楊炎道:“陛下,各位大人,你們看蒙古的這份國書寫得似乎也與過去大不相同。”
趙忱聽了,這才注意到,在此之前蒙古送來的國書語言粗鄙,僅僅隻能將意思表達清楚,跟本談不上什麼文采。而蒙古這份國書確實寫得措詞文雅,詞澡優美,駢四儷六,富麗堂皇。隻是大宋的任何一位文士所寫,也不過如此。一看便知一定是一位飽學之士所寫。莫非就是出自這位耶律楚材之手嗎?
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實這兩點不同,會給宋蒙關係帶來什麼影響,但趙忱也意識到,對這次蒙古使臣來使也不能輕視,因此想了一想,道:“楊卿,我大宋諸臣中,算你對蒙古的情況最了解,那麼就由你來接待蒙古使團,看看他們有什麼目地。”
楊炎忙道:“臣尊旨。”
※※ 支持原創 ※ 《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 ※ 支持正版 ※※
第二天,楊炎和鴻臚寺正卿張公旦一到去迎接蒙古使臣。雙方相見之後,由劄八兒火者為雙方互相做了引見。
楊炎見耶律楚材身姿雄偉,長須過胸,麵如冠玉,長眉入鬢,氣度非凡,僅從外表上看,就知道此人絕非等閑之輩。看來他能夠取代劄八兒火者,絕不是偶然。
而耶律楚材在金國閑住時就早己聽說過楊炎的名字,而他在蒙古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上至鐵朩真,下至木華黎,博爾術,哲別、速不台等蒙古諸將對楊炎都佩服不己,心裏自然對他也充滿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