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三十一安西兵變(上)(1 / 2)

大宋安西路,安撫司衙門。這時辛棄疾、畢再遇、賴文政三方而坐,正在密議大事。

賴文政首先道:“兩位大人,根據我們在平西府的探子報告,現在平西府城的軍隊調度十分頻繁,毎天都有好幾批軍隊進去,而且靜州、懷州、鹽州等城都有人馬向平西府移動的情況,同時在平西府的軍營周邊的買賣鋪屍最近幾天的生意也明顯比平時好得多,顯然是說明在軍營裏入住的軍隊數量在增加。另外平西府城的車輛進出也頻繁多了,根據車輛吃重的情況來看,很明顯裝的應該是糧食。因此從這種種跡像來看,平西府是在調度人馬,聚集大軍。應該在近期內就會有所行動了。”

辛棄疾點點頭,道:“賴先生,你們提供的情況很重要,我和畢總管一值都在擔心平西府的動向,現在終於知道確切的消息了,確實是辛苦你們了。”

賴文政忙道:“下官都是為朝廷盡力,有何辛苦可言。”

自從畢再遇到安西路上任之後,就立刻和辛棄疾一起展開了針對任氏叛亂的布置。賴文政主持的職方司安西路分屬人員也立刻行動,多方打探消息,基本將平西府的情況都在掌握之中。

畢再遇道:“賴先生,你們能不能預計,現在平西府一帶以經聚集了多少人馬?”

賴文政道:“平西府裏本身有兩萬駐軍,根據這幾天的人馬調度、糧草運送情況來看,應該又聚集了有三萬以上的兵力。”

辛棄疾笑道:“任氏的手下大約還有六萬左右的人馬,這一下子在平西府就聚集了五萬多大軍,看來他們這一回是要全力以赴了。

畢再遇也點點頭,道:“據探孑報告,這幾天在安西府城中多了不少可疑的人,就在城門邊、軍營附近轉悠,顯然是在觀察安西府的城防布置和兵力情況,還有人在黃河邊勘察水情,地形,大慨是在為渡河做準備,看來任氏一開始就把矛頭對準了安西府。”

辛棄疾道:“安西府是昔日西夏的都城,攻下了安西府,自然就好號召黨項貴族,因此意議非同一般。” 他轉頭又問賴文政,“任氏最近與那些黨項貴族有聯係?”

賴文政道:“其實從前幾個月開始,任氏就在和黨項貴族有聯糸了,不過大多數黨項貴族都沒有理他們,不過其中也有四五個人和任氏常有來往,因此也成為我們重點盯防的對像。而前幾天任氏又派人同時和這些黨項貴族聯絡過,不過隻有三人有動靜,都在聚集族人,準備兵器,而其他貴族的屬地都還很平靜,沒有明顯的人馬調動情況。按我們分析,多數對任氏的行動應該還是持觀望態度,視其成敗而定。”

辛棄疾和畢再遇互相看了一眼,此前他們對黨項貴族的立圽分析大體也是這樣。現在基本也得到了證實。辛棄疾又問道:“那麼最近金國的探子活動的情況又是怎麼樣的?”

賴文政道:“跟據我們這幾個月的觀察跟蹤,任得敬的長子任純義這段時間以來,與一個叫林還進的中年文士和一個叫釋安的僧人來往甚密,有時這兩人就住在任純義的世子府裏。後來我們暗中調查這兩個人,雖然他們都在這裏生活了數年,但來曆都有些不明。而且兩人見了任純義之後,常在一起密議,身邊還有一批人眾聽他們吩咐,於是我們分派人手盯稍,終於發現有兩個人回去過金國,因此我們懷疑他們一夥就是金國的探子。而林還進和釋安應該就是領頭人,就算不是,他們兩個也絕對是重要人物,不過現在我以經命令平西府的人手將他們嚴密布控,隨時都可以動手抓人。”

辛棄疾想了一想,道:“現在抓他們隻怕會打草驚蛇,因此還是暫時不動他們為好,等我們平息了叛亂之後,還怕他們跑上天嗎?” 轉頭又問畢再遇道:“德卿,從目前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任氏發動叛亂在即,最多五天時間,就會動手。你看我們應該如何布防呢?要不要通知楊昌鵬和李好義他們?”

畢再遇道:“任氏雖然有五六萬人馬,但大都是當初西夏留下來的殘兵,戰鬥力並不強,我們在安西府裏有三萬人馬,其中宋軍兩萬,都是精銳人馬,收編的前西夏人馬有一萬,也是昔日西夏的一線士兵,以這樣的兵力,守住安西府是綽綽有餘,到不必要調動楊昌鵬和李好義的人馬。不過這次平亂,我們的動作一定要迅速,叛亂一發,就立刻以雷震手段平定下來,隻有這樣,才能震懾住其他的黨項貴族,令他們不敢再生出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