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四十二求簽(1 / 3)

“當、當、當、當” 清晨時分,慈雲寺的鍾聲例行的敲響,飄出了老遠, 也壓過了慈雲寺周邊商版行人叫買的聲音。

隻聽“嗒、嗒、嗒、嗒、嗒” 一陣清脆的馬蹄擊蹄青石地板的聲音傳來,隻一輛甴兩匹栗色大馬拉著一輛華麗馬車在大道中間馳來,在馬車前後,還跟隨著二十幾個騎馬的青衣家人,一個個打馬揚鞭,挺胸疊肚。一看就是達官貴族出行的樣子。

路上的行人見了,紛紛向大道兩旁避讓,唯恐不留神被馬匹撞到, 或是衝撞上了馬車,不但自已的生死根本無人過問,還犯了犯上之罪,有冤也沒地敘去。

馬車一行人沿著慈雲寺的朱紅院牆行駛,在高大廟門前停住。在山門左右是彩繪的四大金剛的法像,**陰森,令人不寒而立,慈雲寺的大門高達兩達,是全用紅漆塗刷,在大門上橫齊豎直,釘滿了海碗大小的鍍金銅釘,不過這時山門以經全部大開,而且在門前還站立八名僧人,看來是在迎候這馬車的一行人。

騎士們也紛紛下馬,站立在馬車兩邊,有兩人來到馬車前,拉開車簾,扶著一人走下車前。那人約五十五六多年紀,中等身材,須發都有一些花白,穿一身暗紅色大氅,帶一頂六楞雲口帽,衣料華貴,做工考究,加上這老者的氣度,一看就是非富即貴。

門口值班的領頭僧人一見,立刻迎了上來,滿麵陪笑,雙掌合什,躬身一揖,念了一聲佛號,道:“丞相大人,今日有空來到慈雲寺,怎麼也不先派人來通告一聲,好讓小寺方丈一應人等迎接丞相大駕。請丞相在禪房稍候,小僧立刻去通知方丈。”

原來這老者就是大金的尚書右丞相完顏宗政,聽了那值班僧人的話,完顏宗政搖了搖手,嗬嗬笑道:“不必了,不必了,佛門仍是方外之地,不必拘泥於世俗常理,也不用驚動方丈大師的大架,老夫自己進去就可以了。”

說著完顏宗政舉步就向寺內步去。值班僧人見了,也不敢阻攔,忙又雙掌合什,念了一聲佛號,道:“即是如此,那麼丞相請進。” 他當然知道,雖然完顏宗政說不用拘於常理,但來的可是當朝宰相,又豈能慢待,立刻又向身邊的一個小沙彌使了一個眼色,那個小沙彌十分機靈,立刻撒腳如飛,跑著去給方丈送信去了。

早在契丹統治的時候,那時中都還叫燕京,慈雲寺就以經是這裏最大的寺廟。因為契丹人非常信奉佛教,因此把慈雲寺修築得十分華麗莊重,而且香火也非常興旺,布施的契丹貴族施主也十分豪爽,出手闊綽,捐起香油錢來,往往都是一擲千金。

在慈雲寺最鼎盛的時候,寺中的僧人連同掛單的算在一起, 竟多達千餘人,僅寺裏的田產,就達到近十萬餘畝。每年可收的糧食就有十幾萬石,那時寺牆用朱漆塗刷,正殿的屋頂用的是一色的琉璃黃瓦,不僅寺中供奉的佛像都是一色度金,而正殿的釋迦牟尼佛像竟是用純金鑄成,奢畢之極,也可見一斑。

後來女真興起,建金滅遼,因為戰亂原因,慈雲寺也漸漸衰敗下來,田產被新入主的女真貴族強占,純金的佛像也被金兵砸碎搶走,香火也日漸稀少,僧人漸漸離散,空出的僧舍積滿了灰塵,佛像的度金脫落也無修補,院牆也坍塌了多處,朱漆也殘破不堪,寺內雜草叢生,野貓野狗四處出入。最慘淡的時候,寺裏隻剩下三十幾個老僧,隻能擠在幾間小破屋裏,每天隻靠化緣乞討一點齋飯度日。

不過隨著金國的統治在燕京一帶逐漸穩定下來之後,對昔日契丹的一些生活習慣也漸漸接受。女真人自身並沒有很成熟的宗教信仰,因此佛教也非常輕鬆的為女真人所接受,慈雲寺也絕處逢生,逐漸也恢複了幾分元氣。

後來金國遷都燕京,改號中都,並且進一步推進了漢化,而佛教以其數百年的積累,神秘而玄奧的教議和傳統,以及廣泛的包容性和適應性,也漸漸在金國的上層普及開來。吃齋念佛,祈禱頌經也逐漸成為金國的達官貴族,豪門大戶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