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七十四戰或退(上)(1 / 2)

一夜的郎情妾意,恩爰纏綿。一直到第二天日出三竿,楊炎和趙月如才起床梳洗穿衣。好在現在最艱難的時候以經過去了,因此偶爾晚一點,也無關大局。

隨後的幾天,宋軍的進軍十分順利,接報頻頻傳來,均州、光化軍、郢州、隨州都被宋軍奪回。而在東線,完顏陳和尚得知西線戰敗之後,也不敢繼續久留,立刻放棄了濠州,穎州,退守到壽州、潁州、泗州一線。至此,宋軍差不多全部收回了被金軍攻占的地方,曆時了差不多三個多月之後,雙方又回到了金軍南征之前的局麵。

而楊炎也從蔡州回到了鄂州駐紮,一麵將各路禦前駐軍都統製重新駐守各自的防區,並目開始調集人馬,準備在東西兩線發動對金軍反擊,東線的目標是宿州和邳州,而西線的目標則是唐、鄧二州。

這在這時,聖旨傳到楊炎軍中,原來是趙忱調楊炎回建康去詢問前線的戰況。楊炎苦笑了一聲,知道朝裏一定是又出了事情,趙忱才會調自己回建康。

原來在宋軍連番獲勝,又收複了襄樊之後,朝中官員也無不以手加額,歡慶大宋又一次擊敗了金軍的南侵野心,但這時朝中大臣也分成了兩批,一批以韓彥直和王炎、張栻等為代表,主張這時應該立刻趁勝進軍,進行北伐,收複失地。而另一批大臣以趙汝愚、範成大為代表,認為雖然現在擊敗了金軍,但大宋自身的消耗也不小,國庫也幾乎消耗一空,因此不如借此機會,兩下罷兵,等積攢二三年,等國力恢複之後再行北伐。

於是兩派之間各執一辭,又在朝堂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一連又爭了好幾天,也沒有結果。

這天趙忱隻招見五位執政大臣商議是否進行北伐。

韓彥直首先道:“陛下,如今金軍南侵新敗,士氣低落,完顏長之也必然威信大跌,而我大宋新勝,士氣正旺,因此正是我大宋舉行北伐,收複失地的大好時機,此仍天賜良機。當年完顏亮舉兵南侵,釆石一戰慘敗而歸,而我大宋卻未能抓住這一機會,舉兵北伐,孝宗皇帝繼位之後,常以為憾事,陛下切不可再錯失良機。”

趙忱點了點頭,卻不至可否。

範成大出列道:“陛下,臣以為北伐大事,不可草率而定,必須從長計議。金軍雖然撤軍,但未經大敗,實力仍在。而我大宋曆經三月戰事,軍力都以疲憊,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何況國厙以空,此時北伐,又何以為繼呢?還望陛下三思。”

王炎道:“範大人之言差矣,金軍若是不經敗績,又為何要撤軍呢?而且曆經三個冃,我大宋的軍力疲憊,金軍也好不到那裏去,雙方不過是彼此彼此而己,又何足為慮呢?等到我軍的體力灰複,金軍同樣也能恢複,試問如此,何時才能進行北伐之舉。”

趙汝愚也出列,道:“陛下,以微臣之意,絕非不讚同北伐,隻是兵征之事,極為耗費錢糧,為了應付金軍南侵,今年的春秋兩稅己消耗一空,陛下的內庫也拔出數百萬貫錢,如今囯庫之中,己無餘額,朝廷又那來錢財供應北伐,若是國庫充足,臣亦是全力支持立刻北伐。”

其實趙汝愚的話正說到了趙忱的心裏,他不是不想舉行北伐,而且也知道,現在確實是一個北伐的大好時機,但趙汝愚說的也沒有錯,為抵抗金軍的這次南侵,大宋也確實花費了不少錢財,連趙忱的內庫也花去了一半的銅錢。現在國庫加上內庫,能用的錢財加起來也不足一千萬貫,這樣一批錢財,根本不足以支付一場全麵的北伐戰爭,如果隻是進行一場小規模的北伐,在邊境奪幾座城回來,那還不如索性再等二三年,國庫充足之後再說。

因此趙忱道:“韓卿,如果舉行北伐,這北伐之錢又從何而來呢?韓卿,你考慮過這一點嗎?”

韓彥直道:“回稟陛下,臣想過。”

“哦!”趙忱到覺得有些意外,道:“韓卿可有辦法籌錢嗎?”

韓彥直忽然跪倒在大殿上,以頭杵地,道:“臣知陛下以仁義為重,以民為本,然為了北伐大計,請陛下下旨,重新征收總經製錢。”

韓彥直這言一出,滿殿嘩然,趙汝愚看著韓彥直,忍不住道:“韓相,你這是…這是…”

所謂總經製錢,就是經製錢和總製錢的合稱,屬於宋朝的雜稅範圍。經製錢始於宣和四年(1122年),為經製江淮荊浙福建七路諸司財計陳遘所創。靖康初年(1126年)廢,又在建炎三年(1129年)恢複,而總製錢是於紹興五年(1135),孟庾提領措置財用,稱總製司時所創。這兩種雜稅就是在固定稅收中再增加稅額,所謂輾轉取積於細微之間,但種類繁多,因此數額十分巨大。目地在於以助軍費。一直沿用到孝宗時代,成為大宋財政收入的重要部份,直到趙忱繼位,大宋複國之後才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