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了叛軍之後,以經到了天明,完顏福壽和張鵠商議收拾殘局的事宜,也得到了皇後完顏瑞仙的全力支持。於是兩人首先以太子監國的名義下令,在中都城中實行軍管,一麵淸理昨夜的戰場,一麵穩定中都城的秩序,又在城中中搜找叛軍的餘黨,同時招集留守在中都的其他沒有參與叛亂的官員,聲明完顏宗政等人的罪行。並且又派人出城去打探叛軍的動向。
那知這場叛亂還沒有結束,第二天探子來報,完顏宗政等人帶領著兩萬多大軍,又殺回向中都城而來。
原來在退出中都之後,完顏宗政帶領著叛軍趕奔大目府,想投靠駐守大同的白彥敬,那知就在半途中正好遇見了孛撒和白彥敬率領的接應人馬,兩下合兵共計二萬七千多人。於是完顏宗政和孛撒、白彥敬一商議,決定馬上再回轉中都,再一次進攻中都。
完顏福壽、張鵠、烏延托赤、翰勒明等人得知了這一個消息,也大吃一驚,想不到連孛撒和白彥敬這樣手握兵權的大將也參與的叛亂,而且現在居然又來攻打中都。眾人一商議,現在中都剛剛恢複秩序,人心不穩,而且城中軍馬損失大半,在這種情況下,不宜與叛軍決戰,因此眾人決定把所有的人馬都撤回中都來,憑借城牆守衛。同時又派人立刻趕到南境,通告完顏長之,請他立刻回兵來救援中都。
※※ 支持原創 ※ 《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 ※ 支持正版 ※※
這時完顏長之正在鄧州布置防備宋軍的反擊事宜,他也預料到楊炎絕不會就此罷手,一定會趁勢發劫反擊,甚致是再進行一次北伐,因此必須早做準備。
金軍的防線仍然分為東西兩線,東線以宿州、邳州也核心,西線以鄧州、唐州為核心,紹興十年(1140年)嶽飛北伐,就是以鄧、唐兩州為基礎,而在乾道三年(1168年)大宋再次北伐,則是先取下了宿州才開始。因此隻要能夠守住這兩塊戰線不動,也就不怕宋軍的反擊。不過現在己是十一月的隆冬季節,宋軍要進行北伐也是在來年二月以後,那麼這三個月的時間就將是金軍布置防線的關建。
然而就在這時,完顏長之收到中都發來的告急,才知道在朝中發生了叛亂。看完告急之後,完顏長之的臉色大變,一張嘴,竟噴出了一囗鮮血。隻嚇得仆散忠義、石抹燕山、蒲察定住等人手亡腳亂,慌成了一遍。
仆散忠義急忙要去請禦醫來,這時完顏長之擺了擺手,道:“仆散愛卿,不必了,朕方才隻是急火攻心,才吐了一口血,其實並無大礙,不必驚動禦醫了。你們先則退下,朕休息一會兒也就好了,不過中都叛亂的事情一定要嚴守秘密,不能讓士兵和其他眾將知道。”
仆散忠義、石抹燕山、蒲察定住等人這才都點點頭,道:“臣等尊旨。”
其實完顏長之今年才四十歲,是正當壯年,而且功力精湛,精力過人。雖然這一段時間以來,軍務繁忙,但也絕不致於累得吐血。隻是大金這一次北伐,隻一次無奈之舉,從根本上說,就是賭上了大金的國運,成功則大金可以擺脫腹背受敵的困境,為日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失敗則意味著大金從此喪失了主動權,隻能在宋蒙的夾擊之下苟延殘喘,不斷被削弱,直致亡囯。
盡管金軍沒有遭受大規模的失利,但戰事的結果偏偏就是以大金北伐的失敗而告終,眼看著大金就要一步一步走向衰敗,怎麼能叫完顏長之不心急呢?這一段時間以來,他一直都在絞盡腦汁,希望能夠想出一條妙計,來扭轉目前的不利局麵,挽回北伐的失敗。隻可惜他思來想去,思考了好幾天,才沒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
完顏長之甚至都想過,也學學楊炎,來一次突襲式的遠征,也襲擊南宋的國都建康,來改變戰局,隻可惜有一道長江橫亙在眼前,成為一條難以逾越的天險,也使金軍的突襲計劃根本就無法得以實現。因此也攪得完顏長之幾天都睡不安神,盡管他功力深厚,但也以心力交瘁。
而就在這時,又收到中都叛亂的消息,不亞於又給了完顏長之一記悶棍,他也不禁又急、又氣、又恨,急的是本來北伐就失敗,現在朝中又發生叛亂,真是屋漏又遭連夜雨,局勢越來越差,氣的是自己對孛撒、白彥敬等人這樣信任,不僅付以兵權,而且委以重任,想不到他們竟會背叛自己,恨的是完顏宗政這一幫人竟然如此不顧大局,在大金的危急時刻,在自己背後捅了一刀。一腔怒火又無從發泄,一時氣血翻滾、急火攻心,因此一口鮮血噴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