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九十一平叛之戰(下)(1 / 2)

經過了兩場敗場之後,這時叛軍的兵力己不足四萬,留守在延安府城中的人馬,隻有三萬人。而且士氣極為低落。由其是在得知完顏長之善待降兵,隻要是到戈投降,一率赦免反叛之罪的消息之後,叛軍的軍心大動,坊州、葭州、丹州等地的守將也紛紛向完顏長之開城投降。叛軍的地盤也迅速縮小,隻剩下延安府、保安州、綏德州、鄜州四個郡了。

而在兩勝叛軍之後,完顏長之的兵力幾乎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而且通過收降、整編投降的叛軍,兵力還得到了進一步們擴張,以經達到了七萬五千餘人。不僅得下了石州和隰州,又接納了坊州、葭州、丹州等地的投降,毫不費力就收複了叛軍占領的大半土地,也使金軍的將士才理解為何皇帝在先前要善待這些降兵。

雖然說眾將對攻取這些地方信心十足,但攻城戰是各種戰爭中損失最大的一種,誰也不敢保證,噩運不會輪到自己的頭上來。而另一方麵,對陣的畢竟都是自己人,殺得在多也沒什麼可值得炫耀的。能不用戰爭來解決,也是不錯的結果。

隨後完顏長之也不理保安州、綏德州、鄜州,而是連續用兵攻占了延安府的延川、臨真、甘泉等數縣,逐一清掃延安府外圍的各縣,一方麵為進攻延安府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麵也是等待攻城的輜重器貝送到軍中來。

延安府的防守自然是由孛撒付責,因為他認為是崔立在隰州防守不利,才導致完顏長之能繞道攻到延安府來,因此解除了崔立的所有兵權。崔立自然不服,去向完顏宗政訴苦。而完顏宗政也對孛撒的這個決定不滿,但現在守衛延安府,全仗著孛撒了,因此也隻能安慰崔立,讓他暫時忍耐。

而且這時延安府城中人心惶惶,有不少中下級將領和士兵都在暗中商議、想要投降完顏長之。但完顏宗政、孛撒、完顏永中、完顏永濟、烏林答天錫等人卻知道,別人投降了,也許還能有活路,但自己投降,隻是死路一條。因此隻能在延安府城中死守,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宋軍身上。同時也加強城防,絕對禁止士兵出逃。好在延安府的守軍大部份都是孛撒的舊部,因此還能暫時控製的住局麵。

在掃清了延安府的外圍之後,攻城的輜重器具也送到了,於是完顏長之揮兵前進,殺到延安府城下,開始攻城。

因為想要速戰速決,因此完顏長之並沒有釆用挖戰壕、堆土山的方式,在攻城的第一天,金軍就推出了十輛塔車,又派出了兩輛衝城車,同時還架起了床弩和投石機,向城牆上發動了猛攻。

麵對著金軍這種學至宋軍的攻城戰術,叛軍在孛撒的指揮下,也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一方麵是因為孛撒也善於用兵,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延安府是大金西境的邊防重鎮、城牆高厚不說,戰略物資、器具的諸備也十分豐富,不僅儲備有大量弓箭,也有床弩、投石機、撞車一類的大類器具,同時還有準備了相當一部份火器。對於守城來說,可以揮大的作用。

因此盡管金軍一連攻了三天,而且多次攻上了城頭,但仍然被守軍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下來,兵力損失約有六千多人。

不過盡管叛軍守住了城池,但損失也不小,拆兵近四千則不說,火器也幾乎都用盡了,而且其他物資也者消耗近半。孛撒在無奈之下,隻得下令征集城中的百姓,來幫助守城,同時又拆除數百間民屋,補充守城的物資。

完顏長之自然也清楚守軍的抵抗力以經下降了不少,雖然自已的損失不少,但隻要再堅持幾天,就可以攻下延安府,因此也下令繼續保持進攻的強度,不許放鬆。

然而就在這時,突然有人來報,宋軍以由銀州出兵,連續攻占了隩州、保德州、苛嵐州三地。

完顏長之得知以後,也不由大驚失色,雖然他也預料到叛軍會與南宋有勾結,因此才一直釆用速戰速決的方式,但還是沒有預料到宋軍會這麼快就來了。隩州、保德州、苛嵐州位於河東北路的北端,與西京路相接,向南可以攻取太原府、向西可以攻取代州、向北可以危脅大同府,可以說整個大金的西北都不安會。

而偏偏又是禍不單行,就在完顏長之收到宋軍出動的消息之後,又傳來了一個壞消息,蒙古大軍再度出去,攻取了桓州。

完顏長之也不禁迎天長歎,莫非是要天亡大金嗎?

※※ 支持原創 ※ 《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 ※ 支持正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