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一零二回京(1 / 2)

“臣示陛下,自陛下禦駕親征以來,離京以有三月有餘,然軍不可一日無帥,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東、西兩京以然收複,而且陛下又以然親赴西京,祭掃大宋先君陵墓,陛下心願以足,故此臣望陛下早日回京,以安眾臣之心。”

就在趙忱到洛陽祭陵之後,回到汴梁的第二天,韓彥直便上奏請求趙忱返回建康。

趙忱沉吟了一會兒,道:“兩京雖以複,然而還有河北之地尚在金虜之手,還有昔曰的燕雲十六州亦未收複,朕豈能就此而就此回京呢?”

王炎也出列,道:“收複失地仍是前方將士之責,何況有楊宣撫在此主持大局,軍務之事,陛下盡可放心。然陛下仍是一國之君,又豈能久居於外呢?還請陛下聽從韓丞相之議,即刻回京為好。”

由於在前一階段,宋軍連續收複了大片失地,需要一段時間來穩固,而且收複的這些地方絕大多數都是由軍隊暫時管理,也牽扯了宋軍相當一部份兵力,同時在前一階段作戰之後,宋軍的將士也十分疲勞,而且損失了相當一部份兵力,有好幾個軍的人員配置都隻有原來的一半,也需要補充兵源,重新修整。因此在這個時候,宋軍在各條戰線上的攻勢也都停了下來,暫時在黃河以南駐守,以穩定占領區和修整人馬為主,等待實力恢複之後,再渡過黃河,繼續收複失地。

不過在此期間,趙忱也利用這個空擋,對前一階段北伐的有功之臣進行了一次全麵封賞。

楊炎身為這次北伐的總指揮,又親自指揮人馬,收複了東西兩京,自然是居功至首,特意加封他為少保、開府儀同三司、並領清遠、武勝、定國軍三鎮節度使。少保雖然不算是階官,但是正一品的職位,屬於三孤中最低一級,開府儀同三司是從一品階官,是文階官之首了。而一人同時兼任三鎮節度使,在大宋曆代的武將中,隻有張俊和韓世忠兩人有這樣的殊榮,楊沂中雖然也是任三鎮節度使,但卻是致仕之後,朝廷為了表示對他的恩賜才特殊加賜。除此之外,就連當年嶽飛也不過是領兩鎮節度使。而李顯忠現在也不過身兼兩任節度使。

其他的方麵軍眾將之中,畢再遇以經升至節度使,但現在的功勞還不足以兼任兩鎮,因此由寧海軍節度使轉任為保康軍節度使,為轉鎮節度使,並將爵位升為宜陽縣開國公,封曹勳為保寧軍節度使、高震為平江軍節度使、孟宗政為荊南軍節度使,李公佐為靖海軍節度使,陳敏為昌化軍節度使,戚方為昭化軍節度使,而且所有人的爵位,也都相應晉升一級。

而鎮守一方的大將楊昌鵬、劉複武、劉仁先、時俊、張師顏包括等人,以及魏郊、齊大柱、吳錫等禁軍統製,不是承宣使的,也都晉升為承宣使,以經是承宣使的,則晉升爵位,其他的有功將士也都按其功勞,各有晉升。就連張威也晉升為正七品武翼大夫,並且還受封有一個雲騎尉的爵位,官職也升任馬軍司驍騎軍的正將。以他不到二十歲年紀,以經是非常不錯了。

晉升完畢之後,就是行賞,眾將士按照功勞大小,各有數額不等的封賞,最差的也能得到十貫錢。而且自從大宋複國之後,楊炎主抓軍隊,一直都在嚴懲克扣士兵錢糧的陋習,因此軍隊裏的風氣也大為好轉,這一次的賞賜基本都能全部落實到每一個士兵的手裏。

當然趙忱也沒有忘記陣亡的將士,對戰死的將士,厚恤家屬、按其功勞賞賜一率加倍,並且相應免除家庭的若幹年稅賦,戰功綽著的人,還能蔭恩子女。

立功得到了晉升,賞賜也都發放到位,就是戰死了,也能得到厚恤,宋軍的將士們也覺得前一段時間的辛苦血汙都沒有白費,自然都是人人喜悅,而且人人都稱讚皇帝聖明、功獎過罰,因此軍心士氣也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不少人都攢足了一把力氣,打算在渡過黃河,繼續北伐中再立戰功,以求更多的封賞。

論功行賞完畢之後,趙忱又率領隨行的大臣們來到了洛陽,祭掃大宋列代先君的陵墓。

※※ 支持原創 ※ 《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 ※ 支持正版 ※※

而這時的時間以經轉過到來年,以是大宋的建興九年(1179年),趙忱禦駕親征也以有三個多月,留守建康的趙汝愚等大臣也連連上書到汴梁,請趙忱立刻轉回建康、主持大局。而韓彥直、王炎等大臣也認為,收複了東京之後,這一次趙忱禦駕親征的目地以經達到了,也該回建康去了。因此就在今天,韓彥直才當殿提出,請趙忱回駕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