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楊炎在宋軍登岸之後,就以經從大宋安置在中都的諜報人員那裏,基本知道了金軍的動行。
因為現在金國的形勢以是岌岌可危,中都的管製力度也大大的放鬆,正是大宋的諜報人員活動的大好機會。而且十幾萬大軍,還有大量糧草物資的動向,也跟本就無法隱瞞。在笫一批宋軍登岸之後,這些報告就傳到了楊炎的手裏,再加上之前楊炎對金國的分析,因此也就不難得出結論,金國現在以經開始再向上京地區撤退了。
隻不過讓楊炎沒有想到的是,完顏長之還沒有離開,依舊留在中都。但他馬上就釋然了,完顏長之是不打算離開了。
雖然知道金軍在向上京撤退,不過楊炎並不打算去追擊金軍。現在第一批渡海的宋軍隻有三萬人,其中騎軍隻有八千,這樣的兵力,就算追上去,或許可以給金軍造成一定的打擊,但無法阻擋金軍的撤退。當然如果乘船從海上繞到金軍前麵阻擊,也許可以有用,但宋軍的船隊要馬上去接下一批渡海部隊,因為自己隻有十五天的糧食,因此也不可能改變計劃。
而從另一方麵來說,楊炎也認為,如果金軍老老實實退回上京去,對大宋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這一次大宋北伐的主要目地,隻是為了收複所有的失地,界限就是昔日的燕雲十六州地區,能不能夠徹底消滅金國,並不是在首位,而且對上京地區暫時也沒有興趣。宋軍的當務之急,還是盡快占領中都,為奪取燕雲十六州地區,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同時現在河北、燕雲地區的局麵實在太複雜了,形成了大宋、蒙古、金國、金國叛軍四方勢力糾結。對於金國的叛軍,楊炎並不放在心上,別看他們現在鬧得很歡,滅掉他們也就是抬抬手的事;而蒙古軍的戰鬥力雖然強悍,也有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但在這一片區域內,還缺少基礎,到也不難對付;因此大宋麵臨最強的對手,還是金國。如果在這個時候,金國能夠退出爭奪,撤回上京去,那麼局勢也就減化了許多,楊炎就覺得輕鬆得多了。
當然這並不等於大宋就會放過金國,隻不過是不急於一時罷了,等大宋收複了所有失地之後,國勢必會進一步擴張,隻要再休整幾年,國力恢複之後,隨時都可以出兵進攻上京地區,徹底滅掉金國。
正是基於這些原因的考慮,楊炎決定不考慮追擊金軍,還是按原計劃進行,進攻中都。船隊立刻回航,而宋軍在這裏建立前沿的駐點。而且由於金軍的主力北撤,宋軍在中都地區立足基本也沒有問題了。現在隻等待第二批部隊到達,就可以向中都發動進攻了。
就在第八天,船隊的先頭送信戰船以經到達了大興府的海邊,宋軍的第二批人馬明天就會到達。
楊炎得知援軍以到,立刻下令,宋軍出擊,向金軍的先頭人馬發動進攻。高褔臨率軍迎戰,雙方在大興府的海邊展開了大戰。
但一打起來,卻有些出乎楊炎的意料,原以為戰事進行到這一步,連主力部隊都以經撤走了,金軍的鬥誌應該會大大下降才對,然而這支金軍則不同,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揮動著手中的武器,拚命的攻擊著宋軍。盡管金軍的人數還要少於宋軍,但在戰鬥開始的一段時間裏,無論是氣勢還是士兵,都完全壓倒了宋軍。
事實上金軍的進攻以經不能用奮勇來形容,而是拚命,甚至是瘋狂。因為留下來的金軍幾乎都抱以了必死的決心。
而宋軍對此顯然沒有足夠的準備,一開始就被金軍打得連連後退。好在宋軍也是訓練有素,身經百戰,雖退而不亂,雖然處在下風,但仍然保持著完整的陣形,絲毫也不散亂。
不過楊炎很快就看出來,金軍的進攻看起來雖然很瘋狂,但實際不過是失敗最後的垂死掙紮,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隻要頂住金軍的開始進攻,保持住自己的陣形不被金軍打撒,等到這股銳氣用盡之後,金軍就會立刻崩潰。
因此楊炎指揮著宋軍則戰則退,無論金兵的進攻多麼凶猛,衝刺多麼瘋狂,甚至是不計生死,同歸於盡的打法,但始終堅持著自己的陣形完整,即使是局部有時會被金軍打亂,立刻迅速後退,拉開與金軍的速離,然後迅速調整好。在不斷的後退中,一點一點的消耗著金兵的銳氣。
戰事進行了差不多半個時辰,宋軍以經後退了三百餘步的距離,金兵的銳氣也基本消耗殆盡,而且由於先前不顧一切的猛攻,金兵們都各自為戰,結果陣形完全散亂,步兵、騎兵、弓箭手、藤牌手、長槍手的位置全都亂了,毎一個金兵都隻顧著向前猛衝,猛殺,別的什麼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