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一一八金庭北遷(1 / 2)

就在楊炎指揮著宋軍,進攻中都的同時,完顏陳和尚等人率領著北退的人馬,也到達了錦州,和紇石列誌寧的人馬彙合。

雖然在路途中也遭遇到了蒙古軍的襲擊,但金軍對此也早有準備,再加上完顏陳和尚等人也十分小心謹慎,因此在一路上也是有驚無險,雖然因為蒙古軍的襲擊,也損失了幾千人馬,但也算是比較順利,重要的人員和物品,還有家眷基本上都沒有受到什麼傷害。

而這時在會寧府坐鎮的完顏福壽早已接到了通知,立刻帶著完顏承麟趕到了遼陽府,迎接北撤的大軍。於是完顏陳和尚留下了一部份人馬,派遣石抹燕山、蒲察定住、蒲阿統、石定越四人分頭駐守錦州、懿州、韓州、信州等各地,然後自己和張鵠、紇石列誌寧保護著完顏瑞仙等後宮嬪妃,家眷等,到了遼陽府,與完顏福壽彙合。

眾人相見之後,自然又是一番劫後重生般的慶幸相聚。由其是這時完顏承麟也知道了父皇不會再回來,因此和完顏瑞仙、完顏飛鳳母子三人一起抱頭痛哭。完顏褔壽、完顏陳和尚、張鵠、納瀾明安等大臣也都紛紛過來相勸,都說現在不是悲傷難過的時候,因為大金的局勢依然危急,因此還請以大局為重。

經過眾人的苦苦相勸之後,完顏瑞仙這才止住了悲傷,又勸住了兒女,然後立刻招集眾大臣們商議下一步的安排。

張鵠首先提出,當務之急,就是盡早的讓完顏承麟繼位,不僅可以定下名份,也好安定人心。因為完顏長之早已下詔,傳位於太子,因此完顏承麟的繼承人身份基本不可動搖。隻是現在完顏長之的生死情況還沒有傳來,故此也有的大臣認為太子這時還不宜登基,還是以監國的名議攝政為好。等明確收到完顏長之的死迅之後,再繼位也不遲。

但這一點立刻招到了完顏陳和尚和張鵠的反駁,他們當然知道,完顏長之是肯定不會活下去了,因此不用設什麼監國這樣多此一舉的事情,而且在完顏長之的遺詔中,也明確說明了,是傳位於太子,並不是立太子為監國,太子繼位也是名正言順,直接一步到位就行了,免得夜長夢多。

他們這麼一說,再加上皇後和完顏福壽、納瀾明安等大臣也都主張太子立刻繼位,因此事情也就這樣定了下來。而且為了早定名份,也不用回到會守府,反正遼陽府也是大金的東京,就在這裏舉行新君登基的大典也行。同時完顏瑞仙以皇後的名議下詔,因為目前國事艱難,登基儀式一切都應以從簡而行。

三天之後,完顏承麟就在完顏福壽、完顏陳和尚、張鵠等人的擁立下,在遼陽府正式登基坐殿,成為大金的第八位皇帝,同時也是登基時,年紀最小的一位皇帝。並按照完顏長之的遺命,尊完顏瑞仙為太後,在完顏承麟成年加冠之前,垂簾聽政。並由完顏福壽、完顏陳和尚、張鵠三人輔政。其餘官員,也都各有晉封。不過甴於完顏長之的死迅還沒有真正傳來,因此還不能給完顏長之追贈廟號、溢號等。

而就在這時,從邊境傳來消息,蒙古軍聚集了十餘萬大軍,正在向金國盡餘的地方發動進攻。

朝中的大臣們聞迅之後,也都嚇得不輕,因為金國最近連戰連敗,大多數人對繼續與蒙古軍作戰信心不足,有人提叫遼陽府離邊線太近,主張皇帝一行馬上返回到會寧府去安全一些。也有人認為應該馬上派人去和蒙古軍講和。

但這些主張都遭到了完顏陳和尚和張鵠的強烈反對,張鵠首先指出,現在大金隻剩下上京一地了,遼陽固然離邊境不遠,但就算退到會寧府去,又能多幾分安全呢?一但遼陽失守,會寧府也難以保全,因此皇帝不如就在遼陽固守,離邊境近,反而更容易指揮調度,也能鼓舞士兵們的士氣。至於與蒙古講和,更是不用再提,講和也是要以實力為基礎的。蒙古軍憑什麼接受大金講和的條件?如果蒙古要求割讓遼陽為講和的條件,大金是否答應呢?

而完顏陳和尚也全麵分柝了當前的形勢。現在宋朝正在忙於攻取中都,而且就算是攻取了中都之後,也會把矛頭對向叛軍,因為現在叛軍占據著宋朝的故土,因此在目前的時間內,金國隻需要同蒙古軍作戰,壓力比之前也要小得多了。

目前蒙古軍的總兵力僅僅隻超過了十萬,而且攻占的地方還要留兵馬駐防,因此用來進攻上京地區的人馬最多也隻有八到九萬人。而僅金軍撤回上京的有十二萬人馬,而上京本身還有近十萬駐防兵力,軍馬合計不下二十萬了,大多數都是邊防的人馬,還有城可守。另外撤軍時從中都又帶回來大量的糧草物資,加上上京地區本身的庫存,支應一二年是完全足夠的。可以說金國現在兵精糧足,是完全有條件和實力挫敗蒙古軍的進攻,保護最後的一片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