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金國雖然退居關外,但一直都嚴密的關注著宋蒙的動態。
蒙古軍突然撤軍,立刻也引起了金國的注意。經過了詳細打探之後,金國也得知了蒙古惡交的事情。金國朝廷上下這才鬆了一口氣。宋蒙惡交,就意味著他們暫時都不會進攻金國了,而自己也終於可以鬆一囗氣了。
雖然完顏陳和尚率軍挫敗了蒙古軍進攻錦州,但金國的局麵依然十分危險,因為金國不知道宋朝的態度。盡管宋軍暫時沒有出擊的意圖,但如果向蒙古提供一部份物資,派人訓練指導蒙古軍的攻城能力,也夠金國受得了。而且金國現在也經不起這樣長期消耗下去了。
因此在得知宋蒙決裂,甚至是刀兵相見的時候,完顏陳和尚和張鴰兩人立刻意識到,金國一直苦苦等侍的轉機,終於來了。經過了兩人商議之後,聯名向朝廷建議,立刻派人去向宋朝表示,願意議和,試探一下宋朝的態度。
但兩人的上言立刻引發了不少大臣的反對,因為金國逃到上京地區苟延殘喘,還不是被宋軍打成這樣的嗎? 可以說宋金現在以經是勢不兩立了,怎麼能和宋朝議和呢?
也有大臣認為,現在宋金兩國的領土以不接壤,因此宋朝對金國以經沒有危脅了,而蒙古軍也被金軍擋住。現在宋蒙惡交,金國更是安全了,完全沒有必要主動向宋朝示好。因為一但議和,金國肯定是弱勢的一方,每年向宋朝進貢,是必不可少的
但太後完顏瑞仙和尚書令完顏福壽卻支持完顏陳和尚和張鵠的意見。宋蒙雖然惡交,但隻有有金國承在,他們就有重新和好的可能。甚致不需要蒙古,僅宋朝一方,現在就有滅掉金國的能力,領土不接壤更不是大事,隻要宋蒙協商,就可以解決了。因此必須趁現在宋蒙惡交,先與宋朝議和,那怕是付出一些代價,也再所不惜,致少使金國能有幾年的恢複時間,然後再想辦法拉隴蒙古,一起聯手對付宋朝。而且這也是完顏長之後遺命。
因此在完顏瑞仙和完顏福壽的支持之下,朝廷終於通過了這個決定。不過現在還不淸楚宋朝的態度,因此也不能正式派出議和的使臣,隻能派出二名暗使安煦烈和蒲速烈,帶上國書,乘船渡過勃海,希望能夠與宋軍的高層人式,最好是楊炎抵觸,表達金國的意思。
船隻到達了大宋的海域之後,立刻被宋軍的水軍發現,兩人也不反抗,束手就擒,並向宋軍表明自己是使者的身份,要求轉達給主將。
李公佐得知以後,也不敢大意,先命人將這二名暗使看好,然後立刻飛報給楊炎。
而楊炎接到消息之後,立刻命令李公佐將兩人好生送倒燕山府來,並且親自接見了兩名暗使,又問明了情況。然後將兩人留在燕山府,同時派人用八百裏加急,傳回建康府。
楊炎知道,現在大宋其實以經是筋疲力盡了,因此才定下了兩個月內必須結束戰爭的計劃。但楊炎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誰知道蒙古軍會撐到什麼時候。而如果能和金國達成議和,那怕隻是開始了議和的談判,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那時蒙古將陷入宋金的夾擊之中,鐵木真再頑固,也會撐不下去了。
一但議和成功,金國一定是弱勢的一方,毎向大宋進貢一定數目的歲幣是不可少的。而在打完這一仗之後,大宋將進入一個恢複的時期,同時還要進行遷都,至少有五到七年的時間裏,不會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自然也不會進攻金國。因此與金國達成議和之後,不禁能夠利用金國來牽製蒙古,為大宋營造一個良好的恢複環境,每年還可以從金國那裏得到一筆財物,也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不過楊炎雖是這樣想,但不知道朝廷裏的大臣會如何決定,因此也不敢放安煦烈和蒲速烈去建康,因此隻把自己的想法寫成公文,一起上傳給朝廷,聽候朝廷的決議。
就在他剛剛送出公文之後,趙月如也返回到燕山府,同時也帶來了朝廷關於對附蒙古的決議。不過楊炎卻並沒有立刻向蒙古軍發動進攻,因為現在高震在通州守得非常好,不妨讓他多守幾天,磨一磨蒙古軍的銳氣。
※※ 支持原創 ※ 《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 ※ 支持正版 ※※
這段時間以來,鐵木真心裏確實非常焦急,原以為攻下一個小小的通州不會費多大的精力,那知道在這裏蒙古軍卻又碰到了一塊豎硬的石頭,進攻通州以經有十六天的時間了,宋軍也沒有派來援軍,就是依靠城裏的兵力,牢牢的守住了通州。而且為了攻下通州,蒙古軍以經付出了一萬多人的傷亡,但通州城依然屹立在蒙古大軍的麵前,仿佛永遠都不會被攻破一樣。
鐵木真才算是領教了宋軍守城的能力,簡直就是銅牆鐵壁一般。因此鐵木真的火氣也越來越大,越來越爆。每天都把自己的怒火發泄到抓來伺奉他的幾名女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