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八年三月,朱國瑞陸續給全軍換發裝備。受製於生產能力,他還不能在全軍推廣新式武器,至少三分之二的部隊還在使用普通火槍和冷兵器。
無奈之下,他隻能讓禁軍、胡大海、常遇春、鄧俞率領的主力部隊先行換裝,淘汰下來的武器再轉給其他部隊使用。
幾路主力在換裝後,紛紛請求出兵討伐大元。幾次請願之後,朱國瑞召集臣子開始商議此事。
劉伯溫提議道:“眼下東、西線對手較為強悍,向北又是韓宋政權的勢力範圍,隻有南麵的元軍和張士誠部比較弱。以臣看,咱們不如先易後難,出兵占領浙江西部、江蘇南部及江西東部,把元軍的勢力徹底清除。”
李善長附議道:“我軍雖然戰力超群,但後勤壓力巨大。以現在的生產能力,很難滿足多線作戰的需要。臣也認為先攻南麵的元軍,殊為合適。”
商定之後,朱國瑞命令胡大海和鄧愈從徽州發兵,直取建德路。
胡大海接令大喜,覺得自己終於可以跟常遇春一較高下。兩人迅速整頓人馬,從昱嶺出發直撲建德。
大軍行至遂安,收到消息的元軍長槍兵元帥餘子貞領軍來戰。在破虜軍瘋狂的火力輸出下,元軍四處奔逃。
鄧愈率軍追至淳安,繳獲戰船三十餘艘,俘虜元軍三千多人。
遂安守將洪青率人馬來援,被采用圍點打援戰術的胡大海全部殲滅。
兩路大軍彙合之後,浩浩蕩蕩地殺奔建德。建德守軍見大勢已去,隻能乖乖地開城投降。
與此同時,常遇春和傅友德出兵攻占嚴州和處州。
眼看破虜軍勢如破竹,連克周邊數州,已經形成對自己的包圍之勢,平江的張士誠開始坐臥不安。
關鍵時刻,朝廷發來詔書,再次敕他為吳王,令他與江浙行省丞相達識鐵木兒、右丞楊完者聯手攻擊破虜軍。
張士誠趕緊秘密趕赴杭州,與達識鐵木兒會麵。
一見麵,右丞楊完者就口出不遜,一口一個“反賊”的稱呼著他。
之所以這麼囂張,隻因在至正十六年,楊完者曾經率領苗軍擊敗過張士信,逼得對方跳水逃生。
此人本是苗軍元帥,原名楊通貫,係\"飛山蠻\"首領楊再思的後裔。與其父楊正衡僻居湘西南期間,他被當地人稱為\"善騎射,能文章,有入相出將之鴻才\"。
因武藝高強,且知書能詩,他在十幾歲時就組織附近的苗家少年,操兵練武,逐漸組建了一支以苗民為主的大軍。
至正十二年,徐壽輝攻陷武昌。元廷大驚,急忙諭令各地勤王鎮亂。楊完者父子因祖輩受過元廷封賞,懷有記恩之情,便決定\"為國平亂\"。
收複武昌之後,苗軍名聲大震。元廷加封楊正衡為潭州路同知,旋升湖廣右丞,其弟楊正仁授為湖廣都元帥副使,楊通貫授湖廣副都元帥。
可惜好景不長,楊正衡命喪義軍之手,元帝開始懷疑苗人的忠誠。如果不是張士誠和朱國瑞的崛起,元廷已經準備剿殺楊完者及其部下。
至正十六年,在張士誠進攻杭州時,楊完者帶著到處流竄的部隊數次擊敗張士信,收攏周邊苗軍及潰卒愈二十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