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槍聲大作,王保保和郭英明顯不想留下活口。
“朕也不想……是他們逼朕的……”
眼淚順著臉頰淌下,朱國瑞無奈地搖了搖頭。
他不知道的是,後世文人為了嘩眾取寵,最終將這樁謀反案當成屠殺功臣的明證,寫了個著名的評話,起名叫做《血染禦書房》;將朱國瑞形容成一個卸磨殺驢、屠戮功臣的昏君……
洪武十九年,秦王巡視西洋歸來。隨同其一起的,還有十幾個國王及其使者。大明與西洋的聯係變得更加緊密。
同年,楚王監造的火車開始在兩京線路上正式運營。火車對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讓世人歎為觀止。
至於如何將蒸汽機裝在遠洋船隻上,楚王已經有了思路,正在帶人日夜趕工。
洪武二十年,朱國瑞已經年滿六十。不顧眾人的反對,他主動退下皇位,成為太上皇,不再過問國事。
同年,馮國勝擊敗蒙古諸汗國,徹底打通絲綢之路,與阿拉伯國家及歐洲各國展開貿易往來。對於心存異誌的國家,老當益壯的馮國勝和丁普勝四處出擊,讓他們逐漸認識到大明的實力。
不幸的是,隨行的李夢庚最終病死他鄉。其後代受到陛下的厚待,也算了卻他的一樁心事。
不久後,沉寂已久的羅貫中發表長篇巨著《三國演義》,用以紀念吳王張士誠和施耐奄。同時,他借曹操之事暗諷朱國瑞和朱元璋,指明他們是攪亂正統的亂世梟雄。曾經的舊主張士誠在他心中依然是像劉備那樣愛民如子的君王。
對於羅貫中的暗諷,朱國瑞製止住蔣瓛想要抄滅其全家的想法,淡然處之。曆史總歸是勝利者寫的。無論如何,羅貫中也無法讓張士誠起死回生。更何況,從諸葛亮的身上,他看到施耐奄的影子,一樣的為人公正、兢兢業業、善於詞賦。至於那些神奇的謀劃,他覺得羅貫中可能是參考了樊觀和劉伯溫的事跡。
洪武二十一年,改裝完畢的蒸汽戰艦再次啟航,帶著秦王朱承乾和近五萬大軍探索未知的海外世界。
經過長期航行,朱承坤發現非州大陸,並與當地人建立貿易聯係。隨後,他到達澳州大陸。麵對廣袤的土地,他終於明白父親說的無主之地是什麼意思。如此物產豐富的大陸,竟然隻有一些土著人散居其間。
經過向朝中請示,朱承坤開始向澳州大陸遷徙民眾,逐漸從沿海向內陸發展,籌劃建立自已的王國。
聽說秦王準備就藩,廖永安等人請命出征,誓要埋骨他鄉。馮國勝也火速交卸差使,帶著兒孫趕往澳州。
洪武二十二年,朱承厚統一南洋諸國,正式建立藩國。朱承健就藩東洋,親自為病故的外祖父謝再興發喪。
洪武二十三年,大明的經濟恢複到宋朝時期在全世界的占比。西方稱南京城是用金子堆起來的城市。
就在一切發展順利的時候,洪武二十五年,朱國瑞卻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