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建安戊子年、壬戌月、戊子日。即建安十三年,十月初六,西元208年11月1號。
荊州、江夏郡、鄂縣。
鄂縣,西靠沙羨、北依長江,對麵即為邾縣,雨水充足,四季如常,素為魚米之地,花果之鄉。
時縣西南一座坐北朝南,呈田字型屋舍房外空地之上,數十個遊俠蓬頭垢麵,腰攜青峰,席地而坐,大快朵頤釜中燉肉,大口喝著盞中水酒,嘴裏時不時還砸吧兩下,好似回味如此盛宴,然後眾人互相勸酒,杯光交錯,好不開心。
而端坐上首,一年齡不過十五六歲之際,身長七尺七有餘,麵若玉冠,鼻若懸膽,朗眉星目,身穿斬衰,括發以麻的男孩環顧眾人之後,心道:“是時候了!”
旋即一腳踢翻食案,正在遊俠兒驚愕之際,男孩拜伏於地哭訴:“今日為諸位兄長最後設宴,明日還請諸位為我送行!”
眾遊俠兒這才回過神來,驚呼:“劉君這是為何?”
男孩名叫劉玄,表字顯聖,乃漢太宗苗裔,後家道中落,早已不是貴族,不過他家世代出仕,祖父、父親都曾為縣中掾吏。
在三年之前,父卻被鄂縣豪強陷害,構陷父暗通江東,使得父親也被前江夏太守處死。
父被處死之後,劉玄為父親發喪,結居廬棚,身穿斬衰,從不苟笑。
自今年除服伊始散盡家財,宴請全縣遊俠兒每日飲宴不休,徹夜歡頌不眠,直至今日。
年少的劉玄苦心經營隻在今日,見諸人問起,便哭訴:“諸位兄長乃仗義男兒,在下也不敢有心欺騙,奉《春秋》大義,欲要斬殺仇敵,唯恐自己無人收屍,是故隻求事後將我收殮,拜謝!”
仲漢民風質樸,而遊俠之士曆來推崇“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向來不會拒絕於他們有恩之人。
然今日眾遊俠兒,聞劉玄之語麵帶羞惱說道:“劉君此意輕視吾等不成?”
遊俠兒皆右手不自覺手握劍柄,對方但有一句確認之言,即刻斬落於地。
這便是漢季俠士,為一言可報死,為一言可成敵。
劉玄當即回答:“玄豈敢輕視諸兄?”
“那因何殺敵,不請吾等?”
劉玄搖頭作罷:“此人勢大,諸位若涉及此事,恐命難保,吾與二三子萍水相逢,一見如故,豈能因家事而陷爾等於死境?”
“我輩之人何嚐俱死?劉君且將賊子姓名說來,我即斬下對方狗首送於足下,以報近日宴請之恩!”
重義輕生乃是漢季遊俠個性,凡市井遊俠,無不將季布視為偶像,期望有一日也可為義赴死。
恰好,今日機會來了,眾人又豈能放過?
“不可,此乃家事,爾等切不可涉足其中!”劉玄聞言立馬製止,隨後又道:“諸兄隻消為玄在此等候,倘若我斬殺仇敵成功,諸位將我護送出去,倘若身死,諸位為我與先君埋葬一起便可!”
“劉君此舉可謂陷吾等不義也,也罷,我等便聽足下之言!”見到劉玄如此固執,遊俠兒也就不再爭論。
緊接著為眾人所舉的遊俠之首,又道:“不知劉君仇人何人?如若出了意外,我等也好接應閣下!”
“我之仇敵乃本地豪家吳氏,吳直!”劉玄隻道眾人遊俠真的隻是為了接應他,便脫口而出。
吳氏雖號稱鄂縣豪族,其實也算不得什麼,隻是時逢光武帝討伐新莽之時,曾有幸立過微末戰功,至此數代有在縣衙中任職,與劉玄家號稱鄂縣兩族,兩家素來不合已久。
“二三子,隨我而去!”出乎劉玄意外的事,遊俠兒聽聞之後,拍案而起,跨劍而去……
“劉玄,我可算為你報仇了!”劉玄嘴裏透過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喃喃自語道。
原來他早已不是真的劉玄了。
以前的劉玄早在父親身死之後,守孝期間絕食而死,而後世靈魂趁機而入,入主這具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