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當山七十二峰,以天柱峰最為高聳雄壯,從遠處觀望過去,雲霧繚繞間,還能隱隱約約看出一道高聳入雲的巨大柱子,在峰上矗立著,傳說當年人間便是靠著這一根巨大的通天柱,支撐這 不見邊際的天空,也是因此才得名天柱峰,至於是真是假,倒是無從考究,每逢來往的香客門人,或是慕名而來的額文人墨客,都會遠遠駐足觀望,在閉上眼睛感受一番,似乎這般,便能看清那一道直達幾天的峰柱一般。
這處從來無人登上的武當最高峰,還有一個更廣為流傳的說法,便是武當傳說中的仙人居所,至於這個說法是從何而來,興許便是那些從未見過天柱峰上如何的香客們,大肆渲染造成的。
而隻有武當山上的常年生活在武竹林之中的李子才知道,這天柱峰上除了自己師父與那名一上武當便是三十年不曾下山的老白之外,什麼都沒有,要是真有些什麼的話,估摸著也隻有幾根雞骨頭而已。
張瑤有些鬱悶地看著天柱峰上隱隱約約浮現的一縷青煙,輕輕地歎了口氣,以為自己的小師弟下山之後,自己的那些白羽雞能有些活路,可誰知,小師弟不在了,這白羽雞反倒是‘失蹤’得比小師弟在的時候還要頻繁,偏偏自己又無可奈何。
身後一名穿著與武當山道人大不相同的年輕道士,有些詫異地看著那縷不怎麼明顯的青煙,問道:“張道長,不是說著天柱峰無人能登頂嗎?怎麼小道卻能依稀看見那處的煙火?”
張瑤聽到年輕道士詢問,這才掃過自己有些鬱悶的心情,說道:“言道友有所不知,無人登頂的說法隻是世人傳說,這天柱峰當年乃是家師修道所在,後來白楊柳登山問劍,也是置身此峰,並沒有世人傳說中的那麼神秘,若是言道友有所想法,也可登峰一觀。”
言不語聞言,帶著些許敬畏的問道:“便是張真人所修之處?”
張瑤笑著點了點頭,言不語趕忙恭恭敬敬地朝著天柱峰行了一禮,說道:“既然是張真人的修道之處,小道怎敢貿然登峰,張道長,小道聽說當年劍仙白楊柳上山問劍,但不知是何人所擋,張道長可能與小道訴說一二?”
張瑤並沒有拒絕,隨口便答道:“是貧道師兄所擋。”
言不語有些吃驚地看著張瑤,見他並不像是隨口敷衍自己,便接著問道:“王守雲,王掌教?可是小道並沒有聽說過,王掌教劍法超群,怎能擋下當年以劍登頂的白楊柳?”
張瑤對於言不語的驚訝並沒有覺得任何意外,輕輕笑了笑:“當年師兄擋住白楊柳的,並不是以劍而之,以當年劍道造詣無人能擋的白楊柳,就算當年貧道的眾師兄弟加起來,恐怕都敵不過他的一劍,當年白楊柳雖是以劍登山,但卻不是以道問劍,師兄乃是以道勝之。”
言不語聽到張瑤的這聲回答,才恍然大悟,若是用劍,當年那白楊柳的劍道造詣頗為恐怖,光這千年以來唯一一名用劍登上武林頂峰的名頭,就已經讓人望塵莫及,就是不知道白楊柳為何偏偏是以道問劍,難不成他不知道,王守雲可是道法裏的頂峰?
雖說言不語心中有些不解,但也沒有再細細詢問,而是向著張瑤說道:“小道此次從南山而來,本意是想問問王掌教的道法,隻是在登山之前才知曉,王掌教已經登天門而入,得道入九天了,但小道也不想無功而返,所以還想見見武當的當代掌教,可是張道長?”
張瑤嗬嗬一笑,搖了搖頭:“貧道道心不夠,做不得掌教,隻是代領掌教職責而已。”
言不語聞言納悶地說道:“張道長何出此言?莫不是道長不願與小道論道?這王掌教之後不是張道長,又會是何人?道長可莫要框我?”
張瑤微微施了一禮,說道:“論道不問先後,隻是道友若是問掌教,那當真不是貧道,王師兄有言,自他之後,若是小師弟回山,那麼小師弟便是當世武當掌教,若是小師弟不回山,那麼武當便沒有掌教。”
言不語有些失神地看著張瑤,半晌才回過神來:“道長所說的小師弟,莫非是王掌教十八年前代師收徒的李子道長?”
張瑤笑眯眯地點了點頭,言不語驚訝地說道:“李子道長下山了?”
趙師伯不是說這武當山輩分最高的小師弟,不會輕易下山的嗎?自己原本除了要見見王掌教之外,還想見見這位被傳得神乎其神的李子道長,坊間傳聞,這李子道長乃是天上星宿下凡而來,更有甚者傳說他是武當山那白羽大真人的轉世而來,所以王掌教才不敢將其收為弟子,而是代師收徒。
聽說這名武當山的李子道長,自上山之始,便不曾學道,也不曾悟道,而是直到現在,依舊在練劍,怎麼就能變成武當掌教?登山之前還想著,先與王掌教請教請教道法,再去看看這名練了十八年劍法的李子道長究竟練出了什麼劍法,隻是如今兩樣,一樣都沒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