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第一百一十五章 黃金屋(1 / 2)

站在門外充當門神的吳士東,忽然聽見院子裏傳來的這一聲,剛剛還有些歡快的心情,此刻卻有些躊躇起來,原本今日拜訪王爺,不過是因為自己雖為北地出身,可從在北地讀書開始,直至如今入朝為官,都不曾見過王爺一麵,以前每逢朝中同僚相會,話語之中或多或少的,都會向自己詢問王爺是如何,可自己卻一句話都答不上來,隻能支支吾吾地搪塞過去,這好不容易能在京中見一次王爺,總不能不來登門拜訪。

可這一到門口了,卻又不大想進去了,不是因為自己身為東海刺史與藩王見麵的忌諱,而是因為這首輔大人居然也是早早地就在王爺府上,回想起前段時日,自己不過見了張大人一麵,卻不過半月的工夫,就從一個當朝從二品的吏部二把手,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四品刺史,何止是貶離,簡直就是從九天墜入地麵的連降速度,這大炎建朝至今,恐怕也沒有人能做到自己這地步吧?

“吳大人還在想些什麼,你可是想著王爺還能親自出門去迎你不成?”聯想到此處的吳士東還在猶豫著要不要進去,還是先等著張大人走了,自己再進去的時候,門內的張大人卻突然冒出這麼一句。

吳士東苦笑一聲,不情不願地走進小院,說是走著的,可腳步卻似有千斤重一般,慢慢地騰挪著進了院子,看著兩位坐在小板凳上老人,乖乖地行了禮道:“吳士東見過王爺,見過首輔大人。”

看著吳士東這副不甘不願的模樣,張遷笑道:“王爺,看來這吳大人似乎不大願意進來,莫不是你在北地的威名所及,才教吳大人這般如此?”

李廷嗬嗬笑著,坐在凳子上,“他要是不願意,怎地還會掛著兩壺小酒來登門?依本王看來,就是你這首輔大人在這,才叫這小子心有不甘,本王可是聽說了,你當日的那一腳,可是不止把吏部換了個天,就連這小子都給你一腳踹到本王老家去了,這小子今日見了你,能是這幅樣子,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要是讓本王如他這般,說不得張大人在京中,恐怕連一日安穩都沒有咯。”

李廷說得倒是不假,吳士東身為北地寒苦書生的出身,一路從一名寂寂無名的書生,到當朝吏部大員,可謂是荊棘坎坷,可不是如同淮南以南的那些讀書人所能比擬的,雖說北地從李廷就藩之後,每年都會撥下些許銀兩,用以幫襯那些讀不起書,卻想讀書的年輕士子,可北地的賦稅一年都沒幾個子,每年的這些款項,都是李廷從軍餉裏麵調撥出來的,這就意味著北地的那些不管是將門還是步卒,每年所能收到的糧餉,都比大炎其他地方的同一級江曉都要來得少一些。

再加上朝廷和世家門閥的打壓,北地的讀書人,除了就在北地任職之外,其餘的地方都無不受到排擠,就連吳士東早幾年在吏部的時候,都是受盡白眼,連吏部那看大門的,都不是很待見這位吏部左侍郎,說他是吏部二把手,可你看看當初那些吏部的主事,哪一個是真的把他當做吏部左侍郎的?每每有什麼奏折上報,都是先遞給右侍郎,否則就是直接呈到尚書那裏去,隻有實在是沒有法子了,才會想到這位左侍郎大人。

若不是當年李思的扶持,吳士東可就是京城裏第一個從二品的跑腿侍郎了,可就這位置上,還沒怎麼發揮熱量的時候,就被張遷的一句話,給放到了遠離京都的東海去了,讓他怎麼能不會埋怨這位首輔大人呢?

張遷哈哈一笑,並不在意,搖頭便說道:“這王爺可有所不知了,我把吳大人放到東海去,可是救了吳大人一回,若是還將他留在京城,那吏部被一位大學士接手了,你說就一個於春林於尚書,能把這吏部十八年的案子全部攬在身上嗎?”

“那為何給放到東海去了?”李廷笑問道。

張遷還未答話,吳士東卻輕聲說道:“東海李京城不算近,但也不算遠,下官這一去,還未接手東海諸事的時候,陛下便已經下詔宣百官入京了,張大人算是給了下官一個遊曆的機會,算不上真的下放,還有便是張大人是想讓朝黨想起來,下官是出身北地的,東海又是王爺的老家,順便也提醒他們,手不要神的過長。”

張遷這才饒有興趣地看著吳士東,李廷嗬嗬笑道:“你這小子,明明是看了出來,也知道用用意,怎麼還是這般心不甘情不願的?你在給本王說說,你還想到什麼了?”

吳士東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笑眯眯的張遷,不緊不慢地說道:“這些都是下官途中才想到的,隻是張大人啊,您老下回能不能跟小子明說,省得下官一路上提心吊膽的,生怕半途上突然冒出什麼強人大盜的,後來從東海出來之後,下官又想起張大人曾經遠遊過北邊,也去過南朝,所以又想明白了些事,張大人,下官是屬實做不得您心中所想的那般人的,要不張大人收一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