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老頭繼續道:“大將軍,這二十幾缸子火藥,皆是當初埋於縣衙地下的,閻公當時為防萬一時,引燃縣衙殺敵之用,可……終究沒有用上。”
吳爭聽得冷汗唰地流了下來,我去,這近萬斤火藥竟在區區一座縣衙地下,自己之前在縣衙裏,要是被土國寶引燃,恐怕連個完整的屍首都剩不下,早已灰飛煙滅了。
老頭看出吳爭的驚懼之意,連忙道:“這事也就老漢等幾個幸存之人知道,連現在城中百姓都不知情。”
吳爭這才長籲了一口氣出來。
“大將軍此次前往常州,有此二十多缸子火藥相助,定能光複常州,立下赫赫軍功,名載青史。”
吳爭拱手長揖道:“多謝老丈,多謝江陰百姓,這份禮吳爭領受了。”
老者伸手,拉起吳爭的手,然後引到那些板車,指著那些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物體道:“大將軍再猜猜,這些是何物?”
吳爭左右看看,實在猜不出來,回頭讓錢肅典叔侄和其餘將領猜,也都搖搖頭。
老頭正容道:“說起來,這不是我大明之物。七月初十,閻公令武舉人王公略鎮守東門,汪把總守南門,陳明遇守西門,自己守北門。他和陳明遇總督四門,日夜巡曆。次日,清軍急攻北門,久攻不下,清軍主將親自率軍上陣,攀爬至城牆上,被當時閻公麾下有個綽號霸王名叫劉耐的勇士,一槍刺中了咽喉,便摔死在城下。他一死,所有清軍開始潰退哭喊,這時我軍才知道,這竟是韃子七王。”
“十二日,清軍仍攻北門,韃子二王自恃驍勇,率百名滿身三層盔甲的清軍,腰裏懸了兩把刀,肩上插了兩把利刃,手上還拿了一把刀,登上雲梯,想要毀掉北門城垛。我軍守兵槍刺刀砍皆不起作用,後有人叫喊道,刺他的臉,於是大家一起刺韃子的臉。城垛上有一湯姓少年,持鉤鐮槍正好鉤住韃子二王的喉管,邊上有城中竹匠姚邇,趁勢割下他的頭顱。”
吳爭的腦海中,浮現出那種慘烈的畫麵。
打到連韃子主將都親自做敢死隊了,江陰城將他們逼到了何種境地?
一座小小縣城,竟讓清廷動用了二十四萬大軍,數百門火炮,一千多將領,而最後的傷亡,竟不下於江陰城中百姓,達到七萬多人,更令人震撼的是,此戰竟讓清廷折損了三位王爺、十八位大將,這哪怕在整個曆史長河中,也屬罕見。
滄江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各地望風披靡之時,閻應元以微末下吏憑借江陰百姓的支持,麵對強敵,臨危不懼,堅持了近三個月,擊殺清軍數萬人,重挫了清軍銳氣,鉗製了清軍主力南下,在城破以後,仍拚死巷戰,全城竟無一人降者。
後世評價江陰八十一日,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麵乞降為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獨閻、陳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
這閻、陳二典史,說的就是閻應元和陳明遇二人。
當時江陰典史(相當於後世縣公安局長)是陳明遇,首先領導江陰抗清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