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1 / 2)

PS:感謝書友“請叫我c”投的月票。

錢財,特別是象這種白銀硬通貨,驟然之間湧入市場,對於經濟是一種巨大的傷害,而不是救助。

市麵上錢多了,物價就會飛升,這淺而易見的道理,吳爭明白。

可問題是,象後世將錢投入基建,在這個時代顯然達不到,你辛辛苦苦花了巨大資金和數年時間去搞建設,一場不期而遇的戰爭,就會將一切打回原形。

甚至於,萬一打不過需要轉進,到時是將這些成果留給韃子呢還是堅壁清野,徹底毀壞掉?

所以,經過幾天的考慮,吳爭決定了這筆橫財的運用方式。

用一半錢組建一支全新的水師,但吳爭不通水軍,隻能仰仗王之仁。

所以,將水師置入王之仁手下,就成避不過去的坎。

吳爭也有想過,要親自掌控這支水師,可經過再三思忖,吳爭覺得不現實。

就算自己派出中上層軍官,去掌控水師,也無法去左右王之仁隨後對水師軍官層的變動。

反而因此引起自己與王之仁的不和,就得不償失了。

不如大方點,直接將這支水師“送”給王之仁,那麼反而能得到王之仁的感激,欠自己一份情。

而且,從上層去控製,反而容易些,畢竟這八百萬需要從自己手中一筆筆地出去。

還有,以王之仁定海幾縣的實力,養活現在的定海水師沒有問題,可驟然間要養活另外一支比原水師更龐大的新軍,這份壓力足以拖垮王之仁。

也就是說,隻要朝廷還在自己的影響之下,王之仁對新軍的補給,就不得不依靠自己。

所以,吳爭就有了將水師置入王之仁麾下的打算,而且從二人談判結果來看,效果不錯。

王之仁顯然是個聰明人,讀懂了吳爭的言下之意。

其實到了王之仁現在這身份,很多事都不需要說得太透。

傻子都能明白,八百萬兩不是八兩,這不是說送人就送人的事嘛。

還有一半,吳爭還是用在了軍事上,如今杭州、嘉興、鬆江、蘇州、常州乃至應天府,縱橫千裏之地,需要的兵員,已經不是吳爭僅剩的四、五萬人可以應對的了。

征召新兵、組建新軍已經迫在眉睫。

這也是吳爭同意暫時與清廷停戰談判的主要原因,清廷要歇息,吳爭更迫切。

王之仁說得沒錯,貪多嚼不爛,進展太快,根基不實,一旦有變,便是連鎖反應。

將如此大筆財富全部用於軍事,而不花費一文錢用於民生,就連吳爭這個始作甬者,對自己的決定也有些瞠目。

但吳爭知道,這個世道,隻有軍事才能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人和事。

用於軍事,才是真正用於民生,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長平監國元年(1646)五月初一,紹興府與清廷展開了第一輪停戰談判。

說來也奇怪,這邊雙方已經停戰七、八天了,而且焦點談判已經選在鎮江和應天府之間的龍潭進行。

可江北、江南兩岸的擴軍和調動卻依舊在緊張地進行。

絲毫沒有放鬆的意思。

其實這也不奇怪,清廷雖然在杭州一線吃了癟,可他們在西北、東南卻取得了長足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