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反懟道:“可如今已是我大清之地,就得按我大清律法,本王恩準你部進入平崗山,前提是必須繳械。”
吳爭搖搖頭道:“本官絕不答應,棄械寧死戰!”
又談不下去了,吳爭胳膊都擎得酸了。
一時間沒留意,手往下一落。
於是,瞪著吳爭手勢的明軍騎兵,開始異動。
多鐸是真急了,急喝道:“吳爭,本王再讓一步,隻要你部在我軍監督之下,本王破例恩準通行。”
吳爭莫名其妙,回顧了一下左右異動,看了下自己的右手才意識到,鬧了個大烏龍。
其實吳爭並不想打,這支騎兵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隨自己出生入死的那二千騎兵。
攻下應天府之後,被吳爭從各軍中抽調了三千能騎之人,補充到了戰前的五千騎。
吳爭視它如命,也不想讓它在此遭受重創。
狂妄,是吳爭的麵具,而非吳爭內心。
好在,這麵具對同樣狂妄的多鐸,顯然非常有用。
這要說明一點,此時的多鐸,倒不是害怕吳爭進攻,多鐸並不害怕吳爭進攻,相反他更去向於與吳爭一戰。
但多鐸無力去改變清廷的決策,特別是多爾袞的決策。
這就是他最後必定會在與吳爭對峙中落入下風的原因所在,他,沒有決斷權,而吳爭有!
吳爭沒有去解釋,傻子才解釋呢。
於是吳爭立馬同意,同意得非常幹脆,似乎與多鐸之間,一直是友好的交談和商議。
明軍騎兵居中,清軍分列兩側。
雙方象是押解,更象是聯合軍演,古怪的隊列往平崗山而去。
多鐸自恃身份,沒有跟隨同去,令博洛率軍同行。
……。
這不是一種勝利,反而這成了吳爭的又一大罪狀。
雖然平崗山寨的軍權是陳勝等人牢牢掌控的,但一樣無法去控製朝廷,這是個陳勝等人無法逾越的鴻溝。
吳爭還沒進入山寨,以戶部尚書董應第以首的一部分官員就已經在聒噪吳爭與清軍勾結了。
否則,清軍怎會好生生地“護送”吳爭一行前來平崗山寨呢?
人心啊,總是這麼複雜。
特別是這個時代的文人,特別是經曆過黨爭的文人,他們下意識的反應,就是不能讓對手出彩,隻要不是他們的同類,那就得踩下去。
不用自己爬上去,隻要競爭對手下來,就等於自己爬上去了。
這個道理,這種火候,他們熟之能詳。
可附著同樣也忘記了一點,那就是這個山寨,吳爭作主。
就在朝廷還在爭議是否定吳爭罪的時候,陳勝率山寨中將士已經出甬道迎接吳爭去了。
比較諷刺的是,甬道懸崖之上的四門紅衣大炮,還為吳爭鳴響了禮炮。
巨大的炮聲,差點讓朝臣們以為戰爭暴發了。
沒有與陳勝等人寒喧,吳爭交待了幾句戒備山外清軍,就帶著宋安,趕去寨中探望老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