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帝朱聿鍵被擁立者冠以雄才大略的評語,實在有點過。
隻要想想,受太祖祖製約束,曆代明朝皇帝都遏製宗室藩王入仕為官。
由此可見,從無執政經驗的朱聿鍵能雄才大略到哪去?
況且,真要有雄才大略,也不會與朱以海撕破了臉。
很顯然,福建與紹興一衣帶水,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如果連這一點都認不清,雄才大略從何談起?
不過有一點能肯定,朱聿鍵確實有大誌,要力挽狂瀾、複國的大誌。
可惜啊,大誌需要雄才相配,否則就應了一個成語,叫誌大才疏。
這是說得客氣了,通俗地一般是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朱聿鍵確實下了許多詔令,而且大都是於民有益的良政。
譬如他針對萬曆以來黨爭給國事帶來的危害,提出了消除黨爭,“用舍公明”的方針。他還“親自”撰寫了“縉紳”、“戎政”、“儒林”三篇《便覽》,號召朝中官員摒棄門戶之爭,共同為複明大業出力。
登基次日,特地下詔安撫眾臣,詔書中對以前參與黨爭的官員概不追究。
譬如說他下詔整頓吏治,嚴懲貪汙,規定“小貪必杖,大貪必殺”。
又譬如說,他聽聞被清廷逼迫剃頭的軍民往往遭到明軍誅殺時,特別下詔“有發為順民,無發為難民”,嚴禁不分青紅皂白地濫施屠戮。
還有許多,雖說這些大部分是出於象黃道周等人的諫言,而不是出自朱聿鍵本人,但做為皇帝,能善於納諫,就已經很不錯了。
可惜,這些政令往往出不了宮門。
政令的推行,首先需要地方配合。
朱聿鍵被擁立不過一年多,登基之前還因藩王帶兵入京,惹惱了崇禎,下詔訓斥,坐了七年牢,這樣的人,哪來的根基?
雖說眾人擁立他,可這不過是為了自己利益,扶持的一個傀儡罷了,沒有人真去尊奉朱聿鍵的詔令。
原本隻要朱聿鍵象弘光帝那樣沉湎酒色,大家也就相安無事,就當是供奉一塊牌位也就是了。
可惜啊,這塊牌位有了思想,他竟然要收複失地、學吳爭北伐。
這下,這批擁立之臣就坐不住了。
特別是鄭芝龍兄弟,他們擁立朱聿鍵的目的在於,樹立起一杆旗,建立一個勢力,以便在日後與清廷討價還價中所有足夠的籌碼,哪有一絲複明北伐之心?
而朱聿鍵登基才十天,就下詔誅殺了清朝派來招降的使者馬得廠,表示於清朝不共戴天。
這不就斷了鄭芝龍兄弟與清廷勾連的通道了嗎?
鄭芝龍兄弟怎能不視朱聿鍵為眼中釘、肉中刺?
朱聿鍵還提出將朝廷施政方向,由“平寇”(鎮壓農民起義)改為“禦虜”(抗清),並任用金聲、楊廷麟、何騰蛟等,收納李自成農民軍餘部,屢次打算出兵北伐,都被鄭氏兄弟阻攔,而成為空談。
這還不算,朱聿鍵還要禦駕親征。
這就開玩笑了,鄭氏兄弟是要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皇帝禦駕親征了,他們挾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