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1 / 2)

經過短暫的驚愕,馬士英漸漸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管它呢,凡是與吳爭有益的,那就是與他自己有益的。

這一思路的確定,讓馬士英決定順著朱媺娖的想法走,並對方案拾遺補缺。

經過君臣二人仔細的斟酌和商議,馬士英由另一個方向,對方案進行了修補。

也正是這,讓吳爭斷然拒絕。

朱媺娖讓馬士英帶話,讓吳爭在認祖歸宗承繼大統之後,冊封吳小妹(朱辰妤為皇後),並在宗廟立誓,必須由朱辰妤所出子嗣中遴選太子。

馬士英生性貪婪,但他的大半生確實忠於明室,這也不難理解,魏忠賢一個閹宦,都對邊軍防務不敢懈怠,都知道大廈將傾,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何況馬士英也是正經科舉出身。

所以,隻要不對吳爭的切身利益造成威脅,馬士英更希望明室的延續,或許這是他心中的一個執念。

當然,他的最初諫言是,由吳爭冊封吳小妹為皇後,以此來善待宗室後人,也使得此事顯得不那麼荒謬,當然這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之舉。

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被馬士英一言點醒的朱媺娖立馬就想到了條件的後半部份。

那就是日後的太子人選,必須從朱辰妤所出子嗣中選出。

朱媺娖在朝堂之上,聽聞群臣一致擁立吳爭為帝時,喜憂參半。

這事,她是始作俑者,可真正到了水到渠成之時,她又後悔了。

她覺得愧對父皇、曆祖曆宗的在天之靈,明室竟在她的手中斷送了。

這個想法讓她心如刀絞,不得一刻安寧。

也不難理解,她隻是一個不滿二十的女子,有這患得患失的情緒,人之常情。

所以,在被馬士英一語點醒之後,朱媺娖立時就想到了這個補救的措施。

在她看來,隻要吳爭為帝之後,冊封朱辰妤為皇後,立朱辰妤所出為太子,那麼血脈在一代之後,又重新會回到宗室。

也就是說,吳爭就是個過渡,隻是在亂世之中,替明室複興出力的權宜之舉。

朱媺娖知道,吳爭一旦登基,此生自己與吳爭之間無緣,那麼吳小妹就是唯一的選擇。

而這一點,也得到了馬士英的讚同。

在馬士英看來,這確實是個皆大歡喜、共同獲益的妙計。

於是,君臣一拍即合,朱媺娖諭令馬士英來丹徒,明為犒軍,實為試探吳爭的意思。

可不想,吳爭斷然當麵厲聲喝斥馬士英道:“馬士英,我收留你,讓你居廟堂之高,不是讓你來謀算我的。這天下我就算要取,也用不著費這麼齷齪心思,大可以真刀真槍,從韃子手裏搶來就是,還需要你等君臣合謀,來算計老子嗎?”

馬士英是一頭霧水,他怎麼也想不到吳爭對此事的反應這麼大。

在他看來,這是樁千載難逢的好事啊,吳爭得償所願,公主了了一個心結,明室後繼有人,多好啊?

可見吳爭如此動怒,馬士英不得不屈膝跪下請罪。

一個閣臣向人下跪,這種咄咄怪事也就隻有這種亂世才能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