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有些尷尬地一笑。
看著高桂英,吳爭道:“夫人應該明白,本王大將軍府麾下已經有六衛,若一下子新設四衛,便是十衛,這對將士糧餉造成影響,且對朝廷也是一種不敬。所以,本王想是否換一種辦法安置。”
“郡王請說。”
“六府之地,每府增設一個治安團,閑時生產,戰時為兵,隸屬各府統轄。這樣既能讓如今的將領得到安置,也能減輕大將軍府的負擔,還能維持地方治安,可謂一舉三得。”
“難道郡王想仿效明朝衛所?”
“不,治安團每月有俸祿,隻是不及北伐軍那麼高。但治安團還有田地產出,加起來應該不下於北伐軍。”
北伐軍的高福利,早已名聲在外。
其實李過最後不再反對,也有吳爭提到“一切待遇效仿北伐軍”的原因。
高桂英目光掃向李過和高一功,見二人沒有反對的意思,便點頭道:“那就按郡王說的辦,隻是,在到達鬆江府安置完畢之前,忠貞營不能解散。”
吳爭微笑道:“看來夫人還是信不過本王啊……行,若夫人所願。”
高桂英臉一紅道:“我隻是個婦道人家……還請郡王不要見怪。”
吳爭哈哈大笑道:“情理之中,不足為怪。”
不久前,還劍拔弩張的氣氛,此時已經一團融洽。
能順利招安忠貞營,倒不是因為吳爭的口才好。
實際上,莫亦清手下“長林衛”,是做了不少事的,譬如對高一功的勸說和許諾。
當然,僅靠這也不夠,最關鍵的是實力。
吳爭能打的名聲早已在外,北伐軍的戰力強悍才是最重要的。
而高桂英等人對未來的迷茫,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湖廣已經戰火彌漫,三方勢力同時彙聚,一旦開戰,便是個不了局。
而西麵已經被永曆朝占據,西撤無非也是寄人籬下。
那還不如投吳爭,至少北伐軍更強大,江南更繁華。
能安定下來,每月有糧餉,這是亂世之中,何等幸事?
高桂英問道:“我等已經答應郡王歸附,不知郡王將如何讓這十二萬人順利向東轉進?”
這話一出,李過和高一功的眼睛就看了過來。
也是,十二萬人的轉進,肯定瞞不過湖北清軍的眼睛。
這要搞不好,被清軍伏擊,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吳爭笑道:“南下。”
南下?
這下高桂英、高一功、李過三人齊齊臉色一變。
南麵就是江西界,有金誌達的義軍,再往南就是博洛的六千清軍。
當然,忠貞營要攻金誌達的義軍,還是輕鬆的,但那就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了。
而博洛的六千清軍,才是硬骨頭。
如今博洛囤兵於上饒(廣信府府治),西控饒州府,東抗嚴州府,南聯福建清軍。
六千清軍,已經夠忠貞營頭痛的了,如果再加上福建聞風而至的清軍,那怕又是一場惡仗,以現在忠貞營的軍械和糧秣,主動進攻,這就是一場送死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