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二旗旗軍,讓陳錦感到無緣榮光,也讓他感受到了無比的壓力。
在這四天的作戰指揮中,陳錦是耗盡了他腦袋中所有細胞,可不幸的是,依舊無法得手。
這已經讓陳錦內心不安,他敏銳地感覺到,對麵一定有讓北伐軍可以舍命抗擊的人,這絕不是一衛將軍可以做到的。
但陳錦不得不繼續指揮進攻,因為四天的進攻,已經讓旗軍傷亡了近二千人(之前四天,北伐軍隱蔽於岸邊壕溝阻擊,以擊退敵人為目的,並未主動追擊潰敗之敵)。
這個傷亡數量,對於入關後的清廷而言,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陳錦隻能拚命下令進攻,想攻破淮安,立下奇功,將功折罪。
昨日天黑,停止進攻之後,陳錦已經收集起數千竹筏、木筏,就等今日,對南岸發起強攻。
可世事總不盡如人意,今日淩晨,一戰損失三千多人,竟一個活口都沒回來,陳錦內心的煎熬讓他變得瘋狂起來。
事實上,在第二波清軍登船渡江的同時,陳錦已經聚集起第三波兵力,準備渡河。
此時的江麵上,北伐軍的二百多艘船,已經與清軍的五、六百條船狠狠地撞在一起。
雙方士兵落水者如同下餃子一般,一眼望去,江麵上皆是水頭。
可很快,善水的北伐軍士兵,開始對敵軍浮水而擊,不需要用武器,事實上,北伐軍士兵根本就沒有攜帶火槍,僅帶槍刺,這已經足夠用了,甚至不需要用到槍刺,隻要泅水後,將落水敵人用雙手一拽,嘿……保管敵人連還手的餘力都沒有。
……。
陳錦額頭滴下了豆大的汗,冷汗。
望遠鏡是個好東西,可以將數裏外的景物,清晰地拉近到眼前。
可看到的,絕對不是陳錦希望看見的。
陳錦這時知道,他完了,完蛋了。
之前三千多旗兵前鋒全軍覆沒,如果再將這五千人折在河中,那他必死無疑,陳錦甚至看到了自己被砍頭,家人被誅連的景象。
這種發自內心的恐懼,讓陳錦做出了最錯誤的決定——增援。
當然,說是增援不完全準確,因為陳錦本就收攏了數千竹筏、木筏、集結了八千旗軍,做為第三波攻擊隊。
可問題是此時非彼時,這種戰局形勢,做為一個主將,應該斷臂求存,至少,不該令大軍增援。
因為這等於舍己之長了,如果陳錦不下令增援,那麼,今日的戰鬥,到江中這五千清軍死絕,也就結束了。
吳爭不得不見好就收,下令撤回南岸,他還沒狂妄到下令讓不帶火槍的將士們,真與韃子去肉搏。
可正如吳爭與宋安說的,對於清廷而言,八旗軍太“珍貴”,隻要將進攻的敵人阻在江心,對岸敵人就不得不派兵增援,堵得越多、拖得越久,戰果就越豐碩。
事實上,吳爭改動反擊時,對水麵戰場的選擇,就注定了這場戰役的結果。
這其實也是一種“圍點打援”戰術的變異,以局部優勢,困敵必救,然後在雙方共同的“添油戰術”進行過程中,將戰果逐漸擴大,直至拖垮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