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話很有道理,在場的人,不管是哪方,心裏都清楚吳爭此舉的用意,那就是搞亂徐州府。
可問題是,一個混亂的徐州府,所產生的影響力和破壞力是巨大的,勢必影響到徐州府周邊,這會極大地動搖如今的統治根基,不僅僅是清廷,也包括義興朝,乃至吳爭的大將軍府所轄之地。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數千年的上層統治根基,會因徐州府這一“惡政”而崩塌,無論是誰當家作主,都不能容忍這般作為,敢為者,必被扣上“亂臣”之名,誅他九族。
問題是,誰能、誰敢給始作俑者吳爭,扣上這罪名?
事實上,所有人都認為吳爭瘋了,自己在給自己挖坑。
這也是張國維等人一聽說此事,急忙前來勸阻的主因。
就算如張國維這般良臣,也認為吳爭此舉太過荒唐。
因為這不是為百姓好,反而是害了百姓。
君王牧天下,無法真正牧守一方,皇帝真正可以統治的是臣,而非民。
把臣都得罪光了,誰來替皇帝牧民?
在張國維等人心中,已經視吳爭為君上,豈能不來勸諫、阻止?
而蘇克薩哈、索尼雖是滿人,但好歹是大學士,這其中的緊要,豈能察覺不到?
在他們看來,吳爭這是破罐子破摔,明知無法占據徐州,得不到就毀了它。
想著徐州崩亂,無法回去交差,二人心裏是真的心急如焚啊。
然而,吳爭就是這時代的一個另類,他聽到索尼的話,搖搖頭道:“赫舍裏大人有所不知,本王雖年青,可也知道時間不等人哪,有道是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啊!這樣,你們談你們的,本王做本王的,互不幹涉,如何?”
“這叫什麼話?”蘇克薩哈怒道,“談判之後,吳王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個爛攤子……。”
“放肆!”張國維喝道,“請納喇大人在我王麵前注意言詞!”
蘇克薩哈確實被激怒了,他大聲道:“我乃大清的官,代表我朝前來停戰和談,自然要據理力爭!”
張國維急上一步,正要反懟,被吳爭伸手一拽。
吳爭道:“讓他說唄,嘴長在他臉上,咱不能不讓人說話不是?去,傳本王令,因本王身體不適,和談暫緩。”
張國維先是一愣,隨即會意過來,大聲應道:“是……不過王爺,清廷正副使皆在此地,就不必向他們通傳了吧?”
吳爭點點頭,“也是,納喇、赫舍裏二位大人正好在此,就這麼定了吧。”
蘇克薩哈、索尼聞聽早已色變,他們相視一眼,心裏大急。
堂堂攝政王死在徐州,必須立即對朝野有個交待,否則,京城必亂。
可如果此時談判暫緩,得不到吳爭配合,那多爾袞的死因就會迅速傳揚出去,勢必造成清廷背上戧害多爾袞的惡名,從而引發內亂,這個責任,二人實在背負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