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二十章 又見故人(1 / 2)

夏薑又將材料通通檢查了一遍,茯苓粉、小米粉、蜂蜜、雞蛋都已經備好了,確認過沒有遺漏才開始和麵。

這年頭沒有料理機,磨個粉超費勁的,要先把材料剁成小碎塊,再用麻布包起來,然後用擀麵杖一點兒一點兒把它們碾碎,最後還要用稀疏一些的麻布過一遍粉,篩出裏麵稍大些的顆粒。

為了準備這些材料,她特意起了個早,卯初就過來了。

如今學宮裏已經放了寒衣假,好多學子都趁此機會回家探親去了,隻有極各別的幾個回不去。

像季離、沐夕堯他們都是別國質子,未經允許不能隨意出城;還有王鈺,屬於藩王世子,回家也需要提前請示聖上很麻煩,所以隻能留在學宮裏。

祭酒大人自致仕後就醉情於山水,趁此大好機會十分瀟灑地領著祭酒夫人遊山玩水去了,臨行前把剩下七八個學子的飯食都安排給了夏薑了,因為人太少,大廚房也放假了。

這兩三日來,一直未曾見到季離過來吃飯,每日都是申替他端一碗薄粥過去。

夏薑打聽了下才知道他又病了,每日要靜躺在床上休息,吃不下什麼飯。

對於夏薑這個吃貨而言,實在想不出病得吃不下東西是個什麼感覺,反正她自個兒是越生病越想吃東西,若是生著病還吃不上一頓可口的,那也太可憐了。

季離對自己有救命之恩,若不是他聽到喊聲及時過來撲滅了火,自己還不一定被燒成什麼樣呢。

都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自己沒有泉但總能為他盡點心吧。

既然不願意吃東西,不如就幫他做個開胃暖胃的吃食。

夏薑想到了去北京旅遊的時候吃過的一種小吃。那個小吃叫茯苓餅,因加了中藥茯苓而得名,不僅能緩解身體虛弱的狀況,還能健脾開胃,傳聞當年慈禧太後對它十分鍾愛,甚至會用來賞賜寵臣。

希望他能喜歡吧,管不管用的先不說,總比光喝薄粥強吧,光喝米粥營養也跟不上啊。

夏薑先將茯苓粉和小米粉混合在一起,又在幹粉裏加入雞蛋、蜂蜜和溫水,最後揉搓成小團,揉好的麵團不能直接用,還需要蓋上棉布醒發一會兒,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會鬆軟很多。

趁著醒發的空當,夏薑把做早飯的材料也預備了出來,就做鹹煮蛋和米粥吧,再加上點兒雞蛋煎餅。

不算季離的話大概有六七個人過來吃飯,一個人三張煎餅一個煮蛋總夠了吧,早上都吃不了太多,也就做二十張的事。

說起做煎餅還要感謝沐夕堯,這時代鐵器雖初具規模但還沒有大範圍推廣開來,大多的鐵匠還都隻是在軍營中效力,街上幾乎找不到一個打鐵的鋪子。

夏薑是早就想做個餅鐺了,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匠,偶然被沐夕堯看到了圖紙,他好奇細細詢問了一番,約莫過了半個月後吧直接拎了個餅鐺過來。

沐夕堯拎來的餅鐺雖然笨重了些,但總比大灶好用多了,攤個煎餅啊煎個雞蛋啊都挺不錯的。

夏薑拿了七八個雞蛋放進涼水裏煮了一會,估摸著雞蛋已經凝固了就拿了出來,輕輕在桌子上敲打了幾下,等蛋殼上出現了幾道裂縫後,又將雞蛋重新放入水中,在水中加入鹽和昨日剩的肉湯滾煮起來。

雞蛋滾煮的空當,她又調了些麵糊,做煎餅的時候若隻用麵粉和水,不容易推展開來還很容易破,若磕兩個雞蛋進去,不僅不容易破,烙出來的餅還更鬆軟更香。

“開飯了!”

夏薑將東西端上桌後,跑到學舍門口吼了幾聲。這些個學子如今放了假不用上早課,都跟脫了韁的野馬一樣,每次開飯前必須吼幾聲才會出門。

就這樣也不是每天都能到齊的,基本上維持每天過來四五位的狀態吧,其餘的不是睡到日上三竿就是睡到夕陽西下,實在頂不住了才會起來吃東西。幸虧祭酒大人不在,若是被祭酒大人知曉了,鐵定會挨個揪著耳朵把他們從學舍裏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