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暗自腹誹著,左光譽卻裝出一副好為人師的和善模樣,開口道:“凡人皆想長生,這在諸天萬界極為常見,也早有方法,一曰煉氣,二曰神道。”
“敢問尊神,何為煉氣?何為神道?”昭惠帝眼中滿是火熱。
“煉氣者,凝練法力,采集靈氣,感悟天地。上體天心,下憐生靈,境界到了自然長生,成就仙人之體。”
左光譽緩聲慢語,照著帝君教導的,也是真實合理的事實敘述著。
“神道者,積累功德氣運,或肉身封神,或聖靈受敕,受昊天敕封後,自成神祇法身。領天庭神位司職一方,認真履職,便能得享天道俸祿,自此長生久視。”
“敢問尊神,此二者孰貴孰賤?”
地上的滄瀾星府凡間天子不懈的問道,左光譽不由得暗自點頭,這皇帝向道之心頗濃。
“此二者,無分貴賤,唯有各自長短。煉氣者,經久成仙,首推心性,其次資質,再次福緣;仙道者,一朝登天,先考功德,後驗氣運,再求堅守。故而,兩相對比,無分貴賤優劣,惟各有利弊爾。”
底下群臣眼巴巴看著皇帝與神祇交談,這其中有數人本想上前插嘴,畢竟長生不老麵前,豈有君臣之分,哪曾想剛略有所動作,便又被某種力量禁錮在了原地。
幸好昭惠帝還惦念著這些肱骨,就聽見,他終於問到群臣們心中所想。
“敢問尊神,吾與殿下群臣,應何法門?”
文武百官連帶著禁衛軍將士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那叫一個緊張,心噔噔跳啊,隻等著那神祇回應,畢竟人嘛,相較於功名利祿而言,長生更加重要。
殿上群臣哪個不是功成名就高官厚祿,自是想活的更久,才能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兒,並且這其中還伴隨著人類對死亡的天然畏懼。
“朝堂上文武百官,有三條出路。
一是修習諸子百家的煉氣道統傳承,諸如儒家浩然正氣、兵家軍煞兵陣、法家製度羅網等,以期成仙;
二是輔佐王神,構築仙朝,功成之時,自然得受敕封,成為社稷之神;
三是累積功德氣運,以期死後聖靈封神,或功德圓滿肉身成就天官。
而汝身為天子,自有定數,天生充盈人族龍氣,無法修行,已無法累計功德氣運,以待死後聖靈封神和肉身成就天官。
汝隻有一條出路,壯大國運,構築仙朝,成就天庭麾下王神,走堂皇的王神之道。”
昭惠帝本聽聞自身無法封神,也無法煉氣之時,一顆火熱的心如同澆了一瓢冰水,如墜穀底。哪成想後頭還有轉折,便如同溺水垂死者一般,心中隻想抓住這根救命稻草,急忙追問。
“敢問尊神,王神之道如何成就?!”
“所謂王神者,帝王成就也。
凡人世界,龍氣最強,乃是一族、一國之氣運彙聚而成,寄托於一國之主身上,庇護國主,使其誅邪辟易,妙用無窮。
然則也有弊端,龍氣堂皇霸道,極為排異,如頑疾跗骨,故凡間君王非昊天至尊天憲敕封外,皆隻享凡間春秋歲月罷了,無法煉氣、成神。
直到某世界凡間君王治國有方,又壯大上帝欽定之天地主角——人族,彙聚了偌大的氣運,方才引得昊天至尊垂憐,開辟了王神之道。
王神者,先定天人契約,再壯大社稷,累積國運,收攏民心,達標之後,舉辦祭天大典,上禱昊天至尊、四禦帝君。
霎時,自然天降社稷之神,考定君王功績。若是及格,自然敕封神位,成就王神;如不合格,且待凡間三十年後,方才能再次考定。”
說著,左光譽伸手一翻,不知從何處取出一枚樸素玉簡,上頭刻著雲紋裝飾,不時有點點星光從中飄蕩而出,聚散紛飛,複又回歸玉簡之中。
“吾身為巡天雷使,身上正常備著一枚雷部王神·天人契約,見汝氣運正盛、龍氣充沛,若是真個兒想走王神之道,亦可簽上一簽。
不知汝意如何?”
昭惠帝垂目沉思,他繼位已有六年有餘,當今國際社會,呈三足鼎立之勢,在戰略武器的威懾下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在這個大前提下,東元2585年三月,蒼藍星結束了長久的戰亂與僵持狀態,迎來了繁榮發展的和平時代。
時至今日,已經持續了33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