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第150章,空襲德黑蘭(1 / 2)

與科威特那些少爺兵不同的是,伊朗軍隊擁有強悍的戰鬥力和意誌力,這主要體現於伊朗革命衛隊身上。

這支脫離於軍隊體係之外的部隊,是為了保衛伊朗***革命政權而成立的,七十年代末,伊朗發生革命後,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等伊朗領導人為了鞏固“勝利果實”,意欲成立一支獨立於軍隊之外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

主要原因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美國中情局支持下推翻通過選舉上台的摩薩台**的是這支軍隊,而十年年後向遊行隊伍開槍鎮壓的仍是這支軍隊。如果依靠這支由國王建立起來的“舊軍隊”,同樣的悲劇也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所以伊朗***革命委員會決定,在反對前國王政權的各種準軍事武裝基礎上成立一支治安隊伍,這樣革命衛隊就誕生了。

它直接聽命於最高精神領袖。同時,對舊軍隊進行大清洗並在軍隊中成立政治和意識形態部,派遣“毛拉”(伊朗的神職人員)進駐軍隊,以***思想改造舊軍隊,成為軍隊人員“精神”上的指揮官。

在伊朗,傳統軍隊和革命衛隊的區別可以用血緣來劃分,革命衛隊是“新的”,傳統軍隊是“舊的”;革命衛隊是***革命領袖建立的,傳統軍隊是前國王建立的。

由於“血緣”的不同,從***共和國成立之初兩支“軍隊”就與國家政權有遠近親疏之分,也就是說革命衛隊屬於通常意義上的“嫡係”,而軍隊則為“旁係”。

簡單點說,一個是有姥姥疼,有舅舅愛,爹媽全都向著,另外一個則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爹媽還經常打罵。

所以無論是從人員配備還是經費預算,革命衛隊總是得到更多的“關照”,這無疑造成兩者的關係一直不融洽,聯合指揮部也就成了鬆散的聯合體,對革命衛隊並沒有多少約束力。

而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中,革命衛隊也不負所望,以敢打敢拚著稱,為它在戰後地位攀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身為革命衛隊最高指揮官穆賽義德,他有著天生的優越感,在麵對先知軍的幾次大敗中,他把責任都推到了正規軍身上,這和革命衛隊沒什麼關係,事實上革命衛隊的戰鬥力連先知軍也無法忽略。

但是戰後不分析失敗的原因,卻把責任推到正規軍身上,這當然會讓正規軍不滿,可不滿有什麼用呢?他們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沒處說理去,反正黑鍋他們背的也足夠多了,也不差這一回。

可這卻引起了整個正規軍的軍心渙散,這也是十萬部隊駐守拉姆霍爾姆茲,其中有三萬革命衛隊,都沒能抵擋先知軍進攻的主要原因,當時又是夜裏,又是突襲,作為主力部隊的正規軍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是炮灰。

所以根本就不準備抵抗,而聯合指揮司令部,作戰命令也不統一,正規軍遭到襲擊,並不準備直接逃跑,但向革命衛隊求援時,革命衛隊卻沒有多大動靜,這就造成全軍潰退,既然你們鐵了心要把我們當炮灰,那我們還打個毛啊,還不如逃跑,回家種地去呢。

就這樣,正規軍邊打邊撤,而革命衛隊遭遇強襲,沒有正規軍的幫助,卻也是寡不敵眾,最終被擊潰,於是大家一起被先知軍趕鴨子一樣,趕到了伊斯法罕,還沒有來得及鬆一口氣呢,先知軍炮火連天,對伊斯法罕發動了強大的攻勢。

如果是革命衛隊組織巴斯基(民兵)及時,擋住了攻擊,恐怕在第二天,他們就把伊斯法罕給丟了,失去了這個貫通南北的重鎮。

到此他們才稍稍擋住了先知軍的攻擊,這也是伊朗革命衛隊,敗的最嚴重的一次,十萬人大潰退,丟足了麵子,兩伊戰爭中,也隻有他們攆著伊拉克人走,怎麼可能被伊拉克人攆著走呢?

而在伊斯法罕,兩軍的矛盾衝突也越來越大,先知軍剛剛消停一點,革命衛隊的指揮官就和正規軍的指揮官吵了起來,一個說昨天是你們不支援我們擋不住,一個卻說你們消極怠戰,害的我們失去了拉姆霍爾姆茲,也失去了反攻的機會。

兩方就這樣吵來吵去,還好周邊各省募集的巴斯基紛紛趕到,不然他們恐怕得被追著吵了。

最後革命衛隊總司令穆賽義德發話了,正規軍在這次失敗中占據主要原因,並且通報給了最高領袖,同時強硬派的新總統也撤換了正規軍的指揮官,爭吵終於結束了,但禍根同時也埋的越來越深了。

當賽義德下令周邊民兵集結到伊斯法罕時,這裏連同潰退的軍隊,加上巴斯基,已經擁有了足足三十萬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