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百萬富翁(1 / 2)

有一檔娛樂性的節目在全球範圍內都引起了劇烈的反響,這檔節目就是《百萬富翁》,甚至是中視在後來都照葫蘆畫瓢的弄出過兩檔類似的節目。

在這些節目的背後,社會都在議論通過一種不用勞動就能暴富的方法和現象。很多人甚至放棄了工作,不斷的去背各種題庫然後瘋狂的報名參加這些節目。其中有人的確幹的還不錯,但更多的人甚至連比賽都沒有參加過。

《百萬富翁》是最受關注,同時也是賺錢最多的節目之一。可能節目製作之初,連製作人都沒有想到過,這一檔子看似很尋常的節目會有如此的收視率。

“你喜歡錢嗎?”王猛問。

王嵐毫不猶豫的點點頭,錢誰不喜歡?有錢能使磨推鬼,盡管很多人都說錢不是萬能的,買不到這個買不到那個,可是王嵐就是喜歡錢,大家都喜歡錢。

“假如現在有一檔節目,隻要你回答了十五個問題後,就可以拿到一百萬,你心動嗎?”王猛笑著繼續問。

“真的假的?”王嵐的第一反應就是騙人,一百萬啊,這年頭的百萬富翁可是很了不起的人,哪有參加節目就能拿到一百萬的?“是不是有什麼套?讓人永遠都拿不到這一百萬?”

王猛搖搖頭,恨鐵不成鋼的說道:“我們是製作節目,怎麼能欺騙觀眾呢?相反的,我甚至希望每一期都有人能拿走這一百萬。這樣的話收視率什麼的根本就不用操心了。”

王嵐想了想,還是覺得這個節目太“空洞”,沒什麼實際的內容。雖然人人都愛錢,可是這個錢隻有電視裏的參與者才能得到,而且這個節目和正大那樣的娛樂性綜藝不一樣。正大在娛樂的同時將很多新奇的知識,以及國外的民風民情都灌輸給觀眾,讓觀眾在娛樂的同時也接受到了一些教育,以及加深對外界的了解,可以說正大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半教育性的娛樂性綜藝類節目。

而王猛說的《百萬富翁》內容單調,十五個問題能撐多久?也許前幾期會有人看,恐怕後麵就沒什麼人看了吧?

其實不怪王嵐,因為這個時候人們都太低估了改革開放以後,人們因為解決了吃飽穿暖問題後產生的自信心。當觀眾發現尼瑪這些問題我都會的時候,就是他們成為死忠粉的時候。這些人會橫豎比較,覺得自己其實也不笨,說不準也能參加比賽拿個一百萬,他們就會開始研究主持人出題的風格,主持人出題的思路以及方式。

甚至是會和自己的親戚朋友們一起組團來研究題目的規律,然後自圓其說的弄出一個自己覺得可能性很大的出題順序,背完之後就去報名。曾經某個答題類節目,兩個冠軍都是很巧合的猜對了最後麵的五道題,連主持人和他們自己都感到萬分的驚訝,甚至引起了小範圍的討論。

當然,這是不是節目製作組玩的小把戲,沒有人知道,人們隻看見了有人猜題猜對了還獲得了冠軍,果然隨後收視率又提升了幾個點……

看到王嵐的表情,王猛就知道這人是沒把他的話當真,半信半疑了。不過沒關係,他是製片人,這年頭如果還要說有誰比導演權力更大,那肯定就是製片人沒錯了。

“先把我說的這個節目辦起來,我前期先投資五百萬,有一百萬作為獎金會很快到賬,另外四百萬是後期節目的錄製資金。另外,這檔節目就用直播的方式來播送,沒問題吧?”土豪拍板,你敢反對嗎?你敢嗎?

王嵐慫了,“沒問題,包在我身上。可是我沒弄過這樣的節目啊,您再給點建設性的意見唄?”

其實這廝在推卸責任,如果節目反響一般般甚至不好,到時候王嵐一推二五六,創意和細節都是老板您老人家的,我就是個執行人,有問題您不能打我啊。如果成功了呢,那肯定是我執行能力的問題了,創意雖然好,細節雖然清晰,可是沒有執行能力也是空談對不對?中視有比我的執行能力還要強大的導演了嗎?沒有了吧?還不趕快給紅包?

王猛也不在意,他就把已經經過多次討論、研究、實驗過後的比較完善的遊戲方式拿了歘來。無論是三種求救方式,還是投降拿零頭,都仔仔細細的說了一個清楚。隨著節目的細節不斷被披露,王嵐從沒什麼勁,到開始感興趣了。

很顯然,這將是一款互動性特別強的節目,特別還有了場外電話的接入和場外觀眾電話參與,一旦有了固定的收視群,粘著力就會比其他綜藝類節目要高很多。特別是這個場外電話參與,隻要花一元撥打聲訊電話,隻要答對了屏幕下方隨機的三道題,就能獲得現金、家電等禮品,這對喜歡占小便宜的老百姓來說簡直不能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