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封頂(1 / 2)

想不想上天門觀禮台上看閱兵?

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誰會不願意上天門看閱兵?站在國家領導人的身後俯視整個長街,看著夏國健兒從門樓下走過,一列列整體的方隊宛如刀切出來的一樣,震撼人心猶如一人發出,充斥著撼動了天地的力量。無論平日裏有怎樣的怨言,或者是有諸多不滿,在這一刻都煙消雲散。這是一個民族的脊梁,是夏國崛起最強的聲音。

可能在改革開放中社會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陣痛,但是這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經曆過這些陣痛我們才能成熟起來,才能真正的站起來。孩子成長過程中長個時會覺得骨骼隱隱有些疼痛,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也是一樣。經曆過這些,我們才能成長,才能攀登更高的山峰。

王猛肯定的點了點頭,“你有辦法?”

薛四海得意洋洋笑了幾聲,整個夏國恐怕隻有他能做到,也由不得他不得已。城門樓上的位置就那麼大,就那麼多,每個距離都是有數的,每個位置上有哪些人早就有了定論。別說這個時候加上去了誰,就算是在沒有開始之前,想要加上去一個沒有分量的人都是不可能的。那麼少的位置,卻有那麼多的領導,你想上去,還有級別比你更高的,最終能上去的也就那麼幾個人。

薛四海說能安排人上去,王猛第一個就是不相信。他薛四海既不是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領導,也不是國家領導層不可或缺的一人,憑什麼說的這麼肯定?

其實這裏麵有一個偷巧的辦法,隻是一般人用不上。薛老爺子作為開國將領,他是絕對有權力站在天門樓上看閱兵的。但是他這個年紀的人,七老八十隻能說不算大,九十幾的也不是沒有。年紀大了,身體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毛病,可大佬們又不能無視這些老將領的請求,所以這些開國老將領登城門樓的時候,身邊會跟著一個勤務兵,照看著這些老人家。

薛四海的主意就打在了勤務兵的身上,王猛可以上嘛,反正勤務兵誰來當薛老爺子說了算,那麼自然而然的誰能上誰不能上,全在薛老爺子一念之間。以薛老爺子對王猛的好感而言,薛四海有萬全的把握讓王猛登城門樓看大閱兵。

王猛想了想,有點心動,也沒有完全的答應下來。現在離閱兵沒多長時間,能不能趕得上政審還在兩說之間,如果突然臨陣換人給薛老爺子帶去麻煩,那就不好了。

他沒有立刻回複,薛四海也不急,反正不是自己的事情。其實薛老爺子還是挺希望能帶薛四海上去的,隻是這家夥沒有耐心,站不了那麼長時間。

聊了會天之後王猛就告別薛四海,一個人回去了,他一路上都在想,要不要上城門樓看閱兵。越想理由越多,理由越多也就越想要上城門樓,今年的閱兵恐怕是空前的一次大閱兵,不僅僅隻是建國五十周年這麼簡單,這幾年國內遭遇過災難,如九八年時的大洪水,也經曆過苦等百年的堅守,如香洲。澳洲回歸。再加上夏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發出的聲音越來越響亮,也需用一場閱兵來宣布東方的巨人已經站起來。如此百年甚至是前年都很少能碰到的盛事,自己怎麼能缺席呢?

王猛回到家後給大佬打了一個電話,請安之後閑扯了幾句,然後坦坦蕩蕩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上城門樓觀看閱兵。

大佬考慮了一會沒有直接給他答案,讓他等著,之後就掛了電話。

接下來幾天都沒有什麼消息,王猛一度以為大佬已經用另外一種方式拒絕了他的要求,他都打算給薛老爺子去站崗的時候,一名中央辦公廳的秘書給他來了一通電話,讓他在規定的時間準時去天門樓下,有人會安排他事先進行一次類似彩排的過程。並且要求他保證,這次演練過程的全部內容不能透露給任何人。

接到通知的王猛挺開心的,對國慶閱兵也越發的期待起來。

……

就在臨近國慶節沒幾天的時候,錦繡天成,京江大廈封頂了。

這個項目實際上從破土到現在已經有了快三年時間,其中有一段時間因為資金問題進度一度拖延了不少,不過好在王猛及時接手,加上合州市不願意新的市中心出現一個蓋了幾年都蓋不好的樓,市政服務公司的施工隊和王猛自己旗下的建築公司合作施工,以最快的速度將樓蓋好了。

封頂的這一天王猛也從平北趕回合州,出席了封頂儀式。

其實內地對封頂儀式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不過有人覺得這棟樓中間出了波折,應該在封頂的時候鬧一鬧,驅除晦氣,祝以後一帆風順。這種好意王猛也沒辦法推卻,隻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