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秦懷璧一直生於深宮之中,但後宮婦人常常勾心鬥角,後宮與朝政又一向是密不可分,便也有一搭沒一搭的當茶餘飯後的笑談聽了一耳朵。

前世宮門口有一個風餐露宿的老乞丐,冬日還穿著一雙草鞋,在宮門口叫冤叫了三日,湊巧當日方正德出宮采買這才看到了那老乞丐。

老乞丐被凍了三日,趴在地上已經隻剩下一口氣了,卻還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將手中的紙張遞進了方正德的手中才安心的斷了氣。

方正德見鬧出了人命也不敢耽擱,當即便折返回宮,將書信親自交到了順嘉帝的手中。

而那書信,便是距京千裏的慶安府百姓親手傳來的聯名上書。

書信中稱,慶安府的知府魚肉百姓,百姓苦不堪言,但因著有一位不知名的京中官員做其靠山,那知府便極為有恃無恐。

順嘉帝查閱往年的稅貢記錄,發現慶安府年年上報災情,朝廷體恤,便一直為其減免賦稅,可慶安府百姓卻在書信中稱慶安府的稅價一再上漲,已經到了節衣縮食卻依舊交不起稅貢的地步。

這一看之下,不必細想也猜得到其中關竅。

得知那慶安知府竟膽大包天到敢用災情稅貢來出口做文章,順嘉帝頓時龍顏大怒,次日上朝時便說了此事。

秦昭明當即便毛遂自薦,自請去慶安府查探謊報稅貢的真相。

除去離京回京的時間,在慶安府全程也不過花費了半月的時間,秦昭明便拿到了充足證據將慶安知府繩之以法,所貪銀兩也盡數歸還百姓。

事後不僅雷厲風行親自選了周邊縣城出了門清廉的知縣調來接任知府一職,還親自安排了高手在新知府身側監管及護其安危。

這一趟做的是滴水不漏,連帶著慶安府的百姓都對秦昭明的做法讚賞有加,甚至一位德高望重的百歲老婦還挨家挨戶的討了百家布,比著秦昭明的衣樣連夜縫製了一件百家衣,親自跪在了秦昭明的跟前奉上。

秦昭明也並未以皇子身份而自居,竟就真的當眾穿上了這件百家衣回京,百歲老婦當即老淚縱橫,直呼當今天子教子有方。

等到身穿百家衣的秦昭明回京,這件事已轟動了整個盛京,順嘉帝龍顏大悅,當著文武百官對這個二兒子自是讚不絕口。

但秦昭明卻未曾討賞,反而當即脫帽告罪,稱為自己出謀獻計捉拿原慶安知府的另有其人。

而秦昭明口中獻計之人,正是慶安府富商舒家庶出獨子,舒子躬。

秦懷璧前世得知了此事,本以為秦昭明召舒子躬入京不過是討賞做個幕僚,誰知秦昭明倒是不吝其才幹,親自舉薦此人入朝為官。

而這舒子躬亦是爭氣,短短一年便得數功,被順嘉帝封了三品文職,甚至還在當時還未曾封侯的江楚珩掛帥出征勃梁國時,僅憑一位勃梁士兵的裝束便勘破勃梁地形,當即便繪製了地圖連夜快馬加鞭送往前線,果真助江楚珩成功打下勃梁國。

也是在那時,江楚珩與舒子躬便一戰成名,雙雙得了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