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章
“二位大人明見。”
“本王有一事不明,請史公,李兄解惑,敢問我大明與歐洲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這問題。
讓殿內瞬間安靜了下來。
史可法,李岩對看了幾眼,一時間竟然張口結舌,實在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問題也太難答了吧。
周世顯並未轉身,依舊看著地圖,徐徐道:“二位既然答不上來,那就由本王來說。”
大明人與歐洲人最大的區別在哪裏呢,那要看大明人和歐洲人分別最重視什麼。
在大明,或者歐洲,人與人相處之道的看法。
“是為人文。”
人為決定了大明和歐洲人在應對衝突時,彼此將如何對待。
“因為歐洲人,和大明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規範,他們會為之戰鬥,為之犧牲。”
殿內此刻鴉雀無聲。
隻有周世顯清朗的聲音,娓娓道來:“要解決我大明,與歐洲人之間的分歧,咱們就必須理解這些分歧是什麼,如何處理這些分歧。”
那麼分歧在哪呢?
“我大明的傳統文化,使我大明人較易接受政府確定的方向,以朝廷號令為尊。”
這是我大明的傳承使然。
“可歐洲人呢?”
歐洲的野蠻文化,使的歐洲人要做什麼,就要與統治者展開對抗,這是歐洲人的野蠻文化傳承使然。
歐洲人就是一天不打仗就渾身刺撓。
野蠻人都是如此。
“既文化傾向不同,所以,麵對家國存亡,生死一線之機,歐洲人和大明人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我大明人以朝廷為尊,聽從朝廷的命令,將一切希望都寄托於朝廷,但凡這個朝廷爭氣一點,不至於無藥可救,我大明人便會擁護這個朝廷。”
“除非是......”
下半截話周世顯沒說。
除非是這個朝廷真的沒救人了,讓百姓徹底絕望了,沒活路了,百姓才會揭竿而起。
縱觀漢末,唐末,宋末,明末無不是如此。
“可歐洲人呢?”
在麵對生死存亡的關頭,歐洲人會選擇各自為戰,擁兵自保,本能的自發團結起來。
從不會將希望寄托於政府。
“這便是我大明與歐洲最大的區別。”
由此!
在選擇領導人方麵,大多數大明人認為,讓有才能、明智的領導人挑選領導人,比在一人一票的基礎上讓大眾挑選領導人要好。
很多大明人認為,大眾會一時興起地選擇領導人,不是根據自身利益,而是關鍵時刻要靠朝廷,靠國家!
同時,大明人認為。
就像柏拉圖認為的那樣,在麵臨危機的時期,不團結,不支持堅強能幹的領導人。
那便陷入功能失調的無政府狀態。
一席話說完了,殿內鴉雀無聲。
這話別有深意。
這又能說明什麼?
周世顯猛的轉過身來,狠聲道:“我大明與歐洲,道不同,人為,宗教,習性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