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國新上任的第一軍區司令官許原秘密來到了輝寧。
曾經第一軍區司令官最熱門的人選賀蘭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主動要求去了第三軍區,遠離了大漢中樞以及權力核心,事後很多人認為賀蘭雄的主動放棄更多的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因為他的妹妹是大漢王妃,他的外甥是大漢王朝的第二順位繼承人,而他本人,更是被匈奴人視為掌旗者,這樣的一個人如果掌控著大漢最為龐大的第一軍區,的確會讓很多人不放心,他的主動求去,亦得了很多人的讚賞。
至於許原,更多的人則認為他是沾了賀蘭雄主動求去的光,這才能順利成為第一軍區的司令官,這種傳言不僅讓許原極是不爽。作為原北方集團軍司令官,許原自認為在戰功之上,自己絲毫不遜色於賀蘭雄,平滅東胡之戰,自己的北方軍可是主力,而賀蘭雄的東方軍不過是側麵戰場而已,要論起資格,自己也不比賀蘭雄差多少,賀蘭雄與大王兩人相聚於危難之際,而自己跟隨大王的時候,大王可也是朝不保夕,命在旦夕之間的時候。
但流言,別人的看法,並不會因為許原的委屈而有所改變,所以許原上任之後,便決定要用一場大勝來證明自己這個第一軍區的司令官是名至實歸。
他選擇的對手便是西趙上穀郡。
上任伊始,許原便下令隸屬於第一軍區的軍情調查局分部集中全部力量搜集西趙的軍事,經濟情報,特別是位於上穀郡的李明駿部,如果能拿下上穀,則漢軍也好,還是東趙軍隊也好,都能直麵西趙現在的統治核心晉陽郡,而晉陽郡受到威脅,秦人必然也坐不住,將為可更能多地牽製秦軍的兵力。但許原能動用的兵力有限,因為大規模地調動兵馬,必然會引起西趙和秦軍的注意,如果失去了突然性,這一仗也就失去了意義。
因為持久戰很可能引發漢秦之間大規模的正麵對抗,但這並不是大漢朝廷想要的。
現在的大漢也是多事之秋,許原自然也很清楚。
裁撤多達數十萬的衛軍,衙投,捕快,這是一件複雜的而且難度很大的工作,因為此事必竟會砸掉很多人的飯碗,而這其中,許多人從前燕開始,便已經習慣了吃這碗飯,不和諧的音符肯定是會有的。而中央銀行的成立,貨幣的發行,更是現在大漢朝廷的頭等大事,如果因為自己擅起戰端而引起這些朝廷大事的實施,自己這個軍區司令官可真是不稱職了。
所以這一戰,他能動用的兵馬用限,而且出擊速度要快,要以閃電般的速度行動然後結束這場戰事,要讓秦國人來不及反應便已經塵埃落定。
這便是他來輝寧的原因。
輝寧的駐軍並不是大漢軍隊,而是一支前來協防的東趙軍隊,由周長壽的侄子周子龍領軍。
對於周長壽的身份,在大漢目前來說,還是一個絕密,知道的人並不多,周長壽現在是東趙的首輔,實則上是東趙的實際控製者,至於趙王趙無極,現在唯一的事情便是醉生夢死,足跡不足王宮。而周長壽真正的身份卻是大漢王朝的一名議政,這是高遠親自許諾給他的,以酬謝他在趙國之變之中立下的大功,當趙國名正言順地納入大漢的疆域之時,也便是周長壽正式上任之時。
之所以不在現在就將東趙納入大漢的疆域之中,一是為了不引起趙國國內的強力反彈,二來也是與秦國之間的戰略緩衝,如果大漢將東趙吞並,隻怕秦國便會毫不猶豫地吞並了西趙,兩個大國之間,將有過長的疆域,將直麵對抗,這是雙方都不想看到的。二來,如果將東趙納入漢國的疆域,必然針統一實行漢國的國策,而趙國的現狀,則很有可能引起趙國士紳的大麵積反抗,結果很有可能得不償失,需要漢國花費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來平息這些爭端。
讓東趙存在,以趙無極為傀儡。讓周長壽來實際統治,一點一點,慢慢地將漢國的國策實行下去,由趙人來做這些事情,比起漢人來做,效果要好得多,反抗聲也會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