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節 覺醒(1 / 2)

能在史書上被特別記載:冬十二月,雷,霖雨。

這場大雨,自然不是什麼幾時間,就會消停的災難。

準確的,這是地球在進入冰期前的一個氣候調整期的階段性調整。

透過史書記載,就能輕易看到整個氣候的變化脈絡。

本輪調整,應當是史於近二十年前的太宗孝文皇帝六年,當年,關中出現暖冬,桃李開花。

其後,在九年,關東大旱,十二年,黃河決口河東,後六年,下大旱,蝗災四起。

這些還隻是被記錄在史冊上,影響了全國的大型自然氣候災害。

至於那些中間偶發的中規模的局部災難,則被未被史官載入正式史冊,隻是成為石渠閣中的檔案。

即使如此,這輪調整對漢室造成的打擊,也是異常沉重的。

太宗九年,關東大旱後,國家旋即立刻下令釋放在押囚徒和惠帝後宮宮女,以此彌合大旱造成的人口損失。

十二年,黃河決口,太宗皇帝立刻下詔,除田半租。

十三年更是幹脆完全免除下田稅。

至後元元年,在經過深刻反省和調整後,太宗皇帝更是下達了那道著名的‘興漢三詔’之一的《議佐百姓詔》。

在這道詔書中,最高統治者皇帝,開篇就沉痛的描述‘間者數年歲不比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

可見,當時的災難頻發之嚴重,已經到了連皇帝,都不得不放下架子,認真對待的地步。

而到了後元六年夏四月的蝗災之後。漢室政府馬上就下令‘令諸侯無入貢。馳山澤。’又‘減諸服禦。損郎吏員。發倉庚以振(賦)民。’更下令民得賣爵。

通過多種渠道,緩解和恢複災難造成的影響。

當時,長安的未央宮和長樂宮裏。甚至裁撤掉了幾近一半的宦官侍女和各種吏員,後宮妃嬪們幹脆連綾羅綢緞都見不到影子了。

而且。這些氣候災難,並不僅僅隻影響了漢室一隅。

這從曆代匈奴入寇的記錄中,就能看出端倪來。

太宗九年下大旱後的第三年,匈奴入寇狄道。

十二年河東決口後的第三年,十四年冬,匈奴主力傾巢入寇河南,漢匈爆發平城之戰後最大規模的戰爭。

自後元六年,至劉徹老爹上台後的當年。在三年內,匈奴兩次大規模入侵。

這些記載都顯示一個幾乎統一的規律——匈奴人通常在漢室災難爆發後的第三年大規模入侵,南下劫掠。

這不能不,是一個極為顯著的證據。

這證明——匈奴人同樣遭受了老爺降下的災難。

若非如此,他們的入侵頻率,不會跟漢室災難的爆發規律如此契合。

作為穿越者,劉徹知道,在這次的反常氣候後,接下來二三十年,全球氣候將大體進入平穩期。

這給漢匈雙方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

草原上水草繁盛。中原風調雨順。

這才是曆史上,漢匈十數年休兵罷戰的基礎。

既然隻靠放牧,就能填飽肚子。那為何還要冒著生命危險,跑到長城腳下去撞個頭破血流?

而在中國,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國家迅速建立了三十六個大型國營牧場,養馬數十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