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 賑濟(1 / 2)

一天天下來,春節便近了一重。楚承安雖日日與兄弟們並一處,心裏卻實在記掛著別的事。

他實在不好出宮,又惦念太子那日的言語,吩咐人打聽卻說是那些災民已經遣返回原籍。這般平淡,他卻有些不信。江淮是產糧的重地,巧是這時候發了災情。雖說處置得宜,地裏的糧食卻淹了萬頃。他近來私底下偷偷周轉,倒動用私道挪了些銀糧送到洪區。隻是一層層過去,究竟有多少能送進百姓肚子裏卻是未知。楚承安前世雖不屑於這般,可卻也知道這是朝堂上的買賣。上下打點各方周旋,樁樁件件都需要銀錢。他雖說是皇帝的兒子,領事的親王,可那些月錢隻供維係王府開支,真要做些什麼,少不得要尋摸別的門路。

在這件事上,他們這些兄弟倒是同心協力起來。彼此都知道一二,彼此打著掩護,一趟水一般渾,一手下去誰知道摸得是誰的腿?

要不怎說,溫良恭儉讓都是登基後的恩裳?

楚承安知道這個理,可帶血的鋼牙咬到自個身上,扯不斷骨頭卻還連著筋。更何況他如今吃住都在宮裏,就是有些前世修煉的門路手段也處處受製,真想做什麼,還是要等到娶妻開府之後再說。

不過,好在他還有幾個可用的人——

楚承安此人,端得是一副穩重寬和的樣子,可前世遭背叛,落得一杯鴆毒入腸,心裏防人防得厲害。前生的對頭冤家不招惹他,他尚且要未雨綢繆。更何況如今是吃死了要去爭那人上人的位置?好在他記仇,卻也明恩,仇人他記得,恩人卻更是放在心上。隻等到時機成熟,再著他們打算些許。

“殿下,您說的事,卑職已經辦妥了。”餘少秉是前生就跟著他的侍衛,為人少言寡語,辦事卻叫人放心。楚承安敢在這個時候私自置業,就是因為餘少秉心思縝密。除此之外,前世餘少秉也是誓死效忠他的侍衛之一。有了這層關係,楚承安才放心把一些事交付與他。

餘少秉身形高,瞧著卻不累贅。隻是與其他侍衛的孔武相較,他身上總有股說不出的沉寂。背過身去,除了身上的侍衛服裝,看去不像習武之人,反倒像個墨客。

“糧食也送去了?”楚承安拋給他一個橘子,漫不經心地望著外麵光禿禿的樹枝。他偶爾也會想起剛回來時在父皇的禦案上看到的奏折,林如海是父皇信重的臣子,他的奏折自然言之有物。隻恨當時不好多瞧,隻粗粗看了幾個字罷了。

但這幾個字,也足矣推敲出一些內容——林如海奏的正是水患之事,那麼,他是想讓朝廷早早撥款……還是,想參誰一本?

他前世雖傷著,年紀幼小,可大一些後卻也聽人閑聊過些。隱約知道當時父皇並未發作,直到事態平息之後才以雷霆之勢處置了一批官員。有太子黨,也有長子黨。

由此他大膽猜測,這些人落馬,是否和林如海的那本奏折有關?聯係到此人前世早早離世,楚承安覺得自己恍惚碰到問題的關鍵。

“送去了,拖了車隊……”餘少秉不知該如何與殿下多說,他的目的隻是保衛殿下的安危,之前從未想過還要出宮去置辦這些。士農工商,商為最末,皇子私底下去做這些傳出去委實不大好聽。隻是他也知道,殿下即使未來建府,也少有母族照顧,於是從來不勸,隻是更盡心替他做事。他的心思,楚承安多多少少猜到一些,他不言語,支著腦袋聽餘少秉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