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章 送禮(1 / 3)

次日一早,葉大夫又入府來看診,肩上挎著個木藥箱,熟門熟路走到梁執玉房裏來。

她先前昏睡,現在醒了看到人,就發現對方有些麵善,不由開口問道:“我昏過去前,好像在哪裏見過大夫一樣。”

“的確如此。那天晚上小娘子被熱水燙傷了,我記得還是你家丫鬟抱著你來醫治的。”他又問,“怎麼沒見著那姑娘?”

梁執玉憤憤:“錦月姐姐受訓去了。之前我受傷,娘一生氣就罰了她,昨天才同意讓錦月姐姐回來照顧我,可又說她太粗心做事不細致,讓她以後每天早晨天不亮都得去娘的大丫鬟那兒學整天的規矩。在得到大丫鬟稱讚之前,都隻能做雜活,不能在我院裏伺候。”

有了缺口,自然是有人要來頂上的。新調來照暖院裏伺候的丫鬟叫春序,年紀不大,隻比執玉長兩歲,見大夫已經起身要走,立刻走過去,朝他行過禮,又輕聲說了幾句,將人引到了花廳去。

兩把黃花梨交椅上,分別坐著英國公夫婦二人,雖是人至中年,卻都不顯老態,反而雙眼有神,背脊挺括。

兩人正飲茶,聽到響動便直起身,走到門口來,親自將葉大夫迎進去。

一陣寒暄過後,英國公見對方不經意間抬手時,那衣袖上竟然還打著補丁,心中驚詫,問道:“葉大夫醫術高明,為何要屈居於城西的小醫館?那地方三教九流,人物混雜的,不論錢財這等身外之物,即使於精進專業上,也是無益的。”

“勞大人關心。隻是大人有所不知,葉某出身卑微,父母又早早亡故,若不是幼時有鄉鄰救助,恐怕活不到今日。所謂飲水思源,結草銜環,既然受過百家恩惠,如今又尚且有一門手藝可報恩,某自然不能推脫。”

“原來如此,倒是我思慮不周。葉大夫能有如此德行,實在令人欽佩。”

到晌午時分,梁徐氏要留他用膳,他拒絕了,連原本想送他的一套文房四寶也都不要。這人空著手來,也還是空著手回去。

梁伯延隻覺得莫名其妙:“這葉大夫怎麼倒跟咱們有仇似的,我是知道他們那些遠離官場的大約是瞧不上銀子俗物,才特意備的這份禮,可他竟然連這都不肯收?怪哉怪哉。”

梁徐氏朝他碗裏夾了片鹿肉,笑著說:“食不言寢不語,怎麼連這都忘了”

待到用過膳,又拿茶水漱過口,二人便結伴去水榭中歇息,梁徐氏一邊拿罐子裏的魚食往池子裏撒,一邊道:“你要備禮,怎不提前與我說說?依我看,倒還不如送些銀子,興許他就收下了。”

“前幾日我派人查過這葉大夫,被他看過診的都說葉大夫不僅醫術了得,還是個視錢財如糞土的大善人,平時看病隻收藥錢,若是藥材也太貴,甚至還會自己貼錢進去,幫窮苦人治病。這樣的人,咱們送金銀珠寶過去,豈不是太俗氣?”

“何必要將名士那一套虛無飄渺的東西硬扣在人家小小一個醫館大夫頭上?夫君且想想,名士本是權貴,自然不必在意錢財,可他出身卑微,行醫又是不求回報,多年下來,恐怕並沒有積攢下什麼銀兩。可即使他自己無欲無求,要幫到那些病患,不也還得花錢買藥材之類的嗎?”

英國風一聽覺得有理,又與夫人商量片刻,決定今日就先讓人送一百兩銀子到甘苦醫館,等女兒好全了,再另外封三百兩的賞銀過去。

果不其然,那位葉大夫並沒有推辭,不僅大大方方收下,還回送了兩支赤芝和三支紫芝來。

當時英國公正在書房中習字,夫人在一旁研墨,仆人叩了門,走進來,把盒子打開。兩人看了看,這幾株靈芝品相都屬上乘,是有市無價的珍品。

梁徐氏將東西放到邊上,又說起自家女兒的事:“再吃個兩三天藥,我看小六就能好的差不多了。但是趙府那邊的先生似乎還沒回來,要不先讓孩子在家裏看書?”

梁伯延手中不停:“我倒也想讓那丫頭乖乖待在家裏,可你瞧她那個性子,叫她一直待家裏,哪天你我一時不察,隻怕她就要上房揭瓦了。”

“你這樣執著要送她去,可曾聽說趙家那幾個孩子與小六不對付?先生不在,把她們送去勤思堂,免不得又要起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