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一)(1 / 3)

大豐村忽然發現種植苧麻比水稻要多增加好幾成收入時,就開始喜笑顏開,“種苧麻多好,成本又低,用工又少,一畝頂水稻兩畝多的收入呢。”“還搭幫吳支書啵,莫看那人愛行蠻,行蠻也有行蠻的好處,不要你會把水田全改了旱土啊?”“嘿嘿,那是搭幫吳支書了。我的難處你們又不是不知道,地太低窪了,我一屋人硬是花了好幾個工,隔起兩、三裏路挑土抬田,要換了你,隻怕沒這麼勤快吧?”“哈哈,有根棍子在屁股後麵趕,再懶也勤快了。”

苧麻行情的火暴讓農民們措手不及,都嘀咕明年管他什麼政府計劃不計劃,全種苧麻了。有精明點家庭情況稍好的農民開始了囤積,想賣個更好的價錢。大豐村的農民著急了,他們地少嘛,就把眼睛都瞄上了大片的丘陵。

這些橫亙在村裏的小山包是紅土地質,土質鬆散,原來搞大煉鋼鐵,把山上的樹木砍伐一空,嚴重破壞了植被,到了雨季,紅土便隨著雨水肆意,雨大了還造成大麵積的滑坡。後來經過整治,十幾年後才遏製住水土的流失。如今山包上鬱鬱蔥蔥,也給大豐村的農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柴火,連小山包旁邊都沒人隨意開荒種菜,就是怕再破壞了山上的植被。

其實不光村民想,村委會也在打主意,山包下延伸地帶算算至少也開墾地出兩百畝,如果承包出去,村裏也會有更多的收入。吳國平雖然蠻橫,可也知道他這小小的權力是誰給的,就找楊陸順討教。

楊陸順早就搬了套鋪蓋住到了大豐村,基本包村幹部稍遠點的都在村裏吃住,一來鄉裏有規定,二來農村鄉裏路不好走,天晴還好,一下雨就隻能步行。何況楊陸順也不願意在小事上招人閑話。楊陸順明白謝書記是想叫他搞活大豐,唯一的出路就是看怎麼樣把這些丘陵地帶合理利用起來。

楊陸順花了不少時間看了幾個山包,上麵的樹木基本都是些沒經濟用途的楊樹、槐樹、苦楝子樹等等,夾雜著低矮的灌木草叢。看來除了種植經濟型果樹外,也沒其他好的方法。這不吳國平來討教,說是山包下麵地勢稍緩的地方可不可以開荒? 楊陸順考慮再三認為不妥:“吳支書,那山坡子下的地實在太貧瘠,而且一到雨季就要受山上的雨水衝刷,沒什麼有效的辦法能製止泥土不被雨水衝走。苧麻對土壤要求不高,可沒土它也長不起來不是。我再不樂觀地說,苧麻這東西又能火上多久呢?三、五年?如果以後跌價了,大家都不種了,那開出的荒地豈不成了個禍害?”

吳國平抓著頭發想了會說:“楊黨委,那你的意思就看著那麼多地不用啊?我看還是先種上了再說,實在不行了,我就帶村民又把草種起來!”

楊陸順說:“吳支書,我們還是靠山吃山。我到縣林業局谘詢了,現在有一種叫水杉的樹,很走俏,容易出苗也好栽培,是有名的速生用材樹種,經濟價值高,春江就有現成的技術和種子;還有子江地區培育出了無核蜜桔,也是個經濟價值高的果樹品種,我看都適合這山丘種植。”

吳國平來了勁:“真的啊?嗬嗬,還是你這讀書人有路子,這才幾天就想出了兩個好辦法。那到底是種水杉得現快、還是種蜜桔快呢?”

楊陸順說:“種水杉要兩年才得現,蜜桔至少三年以後了。”

吳國平立馬蔫了:“啊,都要幾年時間啊?那哪等得及喲。還是種苧麻來得快,今年種今年就得現。楊黨委,我們一起找謝書記拿個定,要得不?”

楊陸順見這吳國平難得不行蠻,也知道謝書記至少要比這半文盲要通理,就答應了,兩人到了政府,把原委一說。

謝書記就知道楊陸順有點子,暗暗高興,可不露聲色地問:“楊陸順,你覺得兩下齊動手,怎麼樣?”

楊陸順就知道謝書記也是急近功利之輩,本想默認了,可心裏還抱著點點希望說:“謝書記,那些山坡最好還是不開墾,難得長滿了植被,固定了泥土。萬一破壞了,要再恢複,又得好幾年的工夫,怕是得不償失哩。”

謝書記微笑著說:“那些地開墾出來,既緩解了大豐用地緊張,又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我看可行。至於以後恢複的問題...我看這樣,哪家開墾地就歸哪家負責恢複好了,吳國平,那些新開墾的土地,要額外收取一筆錢入村裏的帳,就當是押金,以後恢複得好了,再退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