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麼。”袁柳臻道:“經商難免遇到困難,這就當小小的一劫,下次,我跟你一起去鄰鎮上賣。”
“好。”兩人一起走進裏遙村。
陶傅帶著袁柳臻來到借牛車的那戶人家,開門的是一位中年男人,陶傅把牛車還給人家,付了銀錢,又給那人包了一包辣條和一包鍋巴。
那中年男人似乎跟陶傅很熟,說說笑笑問候一番,陶傅才告辭。
兩人又朝裏走了一段距離,一位婦人正在大門口曬穀子正好看到陶傅,出聲詢問道:“阿傅,今日又過來借牛車嗎?”
“剛才牛車已經還給金叔了。我是過來這裏賣小食的。”陶傅笑著回答。
“賣什麼小食?這位是?”那婦人很好奇地走到陶傅身邊,奇怪地看了一眼袁柳臻,覺得袁柳臻很陌生,又看向兩人挑著的扁擔詢問。
袁柳臻笑著看向婦人道:“大娘,我是阿傅的好友,我們賣的小食,您可以嚐嚐。”
袁柳臻說著便打開竹簍,裏麵看起來辣味十足的辣條和鍋巴映入眼簾,婦人看了一眼,就覺得很有食欲,袁柳臻趕忙拿了一根竹簽插看一根辣條遞給婦人,說:“大娘,您嚐嚐。”
婦人也不客氣,接過竹簽吃了一口,瞬間就被辣條的味道吸引,她覺得這麼好吃且沒吃過的小食,很和她的胃口,嚐過後便詢問道:“這是什麼?怎麼賣?”
“李娘,您剛才嚐的是辣根,右邊這些是鍋巴。”袁柳臻還沒回答,陶傅搶先一步回答道。
“這個叫辣根的小食很好吃,怎麼賣?”李娘詢問。
“五文錢一斤,鎮上都是賣十文錢一斤的,在村上隻賣五文錢。”袁柳臻笑著回答,“半斤的話是三文錢,就三個包子錢。”
“好嘞,那給我來一斤。給家人嚐嚐鮮。”李娘沒猶豫,就說要賣。
陶傅熟練地給李娘稱了一斤,又多加了兩根辣條,用油皮紙包好,李娘把一切看在眼裏,笑道:“阿傅現在開始做生意了嗎?”
“對。”陶傅笑道:“做點小生意。”
“那好,你賣的這辣根挺稀奇的。我去跟村上人說說,你們先在這裏等一下。”李娘是個熱心的,知道陶傅賣小食,就說要去給村裏人說。
陶傅感激地看向李娘道謝道:“謝謝李娘,麻煩您了。”
“說什麼麻煩,跟李娘客氣什麼。”李娘笑道。
李娘說完就挨家挨戶敲門說有好吃的稀奇小食賣,問要不要買,就在她家門口。
沒多久,不少村民陸陸續續過來袁柳臻和陶傅這裏,這些人中不少都認識陶傅,知道陶傅做生意賣的是沒吃過的小食,味道還特別好,又比鎮上賣的價錢便宜一半,不少人嚐過味道後,覺得好吃就買了一些,有的買半斤,有的買一斤。
很快一竹簍辣條和鍋巴都被賣完了。
後麵李娘帶來的人發現辣條和鍋巴已經賣完,不由得有些遺憾,連忙跟已經買了辣條和鍋巴的人討要一些嚐嚐味,他們嚐過味道後,覺得很好吃,就詢問陶傅,“阿傅,什麼時候再來賣辣根和鍋巴?”
陶傅看向袁柳臻,袁柳臻笑道:“明日一早還在這裏賣,要是今日賣過覺得好吃的可以再來買。”
那些沒買到的人聽到滿意的回答,不少人決定明天再過來買。
裏遙村很大,人口多,一竹簍辣根和鍋巴賣的便宜,能很快賣完也多虧了李娘。
等大家一一散去,陶傅掏了十文錢給李娘說:“今日麻煩李娘了。”
李娘也沒拒絕,收過銀錢後笑道:“跟李娘客氣什麼,以前你也幫過我和大家不少忙,明日再過來賣就是了,可以多帶點,晚上我去跟東頭的人說說,讓他們明日都過來買。”
“好。”陶傅笑道,他跟李娘又聊了不少最近的近況,道別後才跟袁柳臻一起擔著空竹簍離開。
出了裏遙村,袁柳臻才好奇地詢問陶傅,“阿傅跟裏遙村的人很熟。”
陶傅看向袁柳臻笑著解釋:“裏遙村村民偶爾會上山采藥或者砍柴,有時會去我住的那座山,那座山險峻,前幾年又有不少野獸,我救過裏遙村幾個人,裏遙村很多人都知道這事。我時常要去鄰近的幾個鎮子,需要來裏遙村借牛車,因此,大家都知道我。”
袁柳臻聽後心裏一陣安慰,因為阿葉婆,陶傅不好住在裏溝村,卻能得到裏遙村這麼多人的信任,也何嚐不是一種讓人欣慰溫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