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宇小時候會經常來成華孤兒院找吳英雄玩,玩孩子遊戲時會跑遍孤兒院每一個角落,但明月山卻是他初次踏足。
這裏是幾位師叔的修行道場,外人不得擅闖。
小歡帶著倪宇來到最南邊的後山,透過鬱鬱蔥蔥的樹木縫隙,遠處的棚戶區盡收眼底。
一路走來,倪宇發現山上並沒有特意修出來的大路,但小徑很多,而一條條小徑之間則是一個個七八十平左右的大平台。
倪宇也沒想到,師叔們的所謂道場,會是這麼個連地板都沒有的平台,連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都沒有,這可與山下的別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小歡似是看出了他的心思,開口道:“別多想,修行者需心靜如水,當以日月為伴,清風為侶;這樣的原始之地,才是修行佳所。”
“所以,我是不是也應該在這山上占個地方?”倪宇道。
小歡嗤笑道:“你這點微末道行還不需要,家裏的地下室足矣。”
“那要到什麼樣的道行才需要?”
“正常修行者是進入第三境以後,夫三境者,動靜相依,心靜似攝而未能常靜;靜散相半,用心勤策,漸見調熟。”
“聽不懂!”
小歡解釋道:“修行神氣合一,氣便是元氣,吸納元氣固體增力,境界提升;神則為心靜與精神,修行便是一個由極動到極靜的過程。”
倪宇點點頭,道:“雖然我還是一知半解,但我大概知道自己為什麼還不需要了,因為我的心還不夠靜,對吧?”
“沒錯,具體表現在,你在地下室隻能打坐修行三小時,就不得不起來活動。”
“那不是因為對元氣的吸收達到飽和了麼?”
“這隻是其中一個原因,你感覺自己的身體已經飽和,所傳遞與反饋的途徑我們稱之為神經係統,可在遙遠的古代,自然理論與生物科技還很落後的時候,修行者對這一現象的理解還包括精神承受力的極限。
通俗來講,就是如果讓你一個人待在山上修行,時間長了你會發瘋,心境出了問題,修行就會出問題。
也就是傳說中的走火入魔,普通人也叫精神病。”
“我明白了,怪不得那些玄幻小說裏,越厲害的人閉關時間越久,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
倪宇若有所思,問道:“那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心境與精神?”
“俗話說得好,紅塵煉心。”小歡簡練道:“修心就像是一場腦域開發,需要你去經曆,去思考。”
“大概就是那種“圓越大,園外麵的世界越大”的意思了?”
“孺子可教也。”
“我還是更喜歡用咱們老祖宗的比喻,叫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一問一答間,一人一貓來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平台,此處平台很別致,旁邊有個棚子,裏麵還放了個冰箱,裏麵儲存著很多不知名的肉。
倪宇看著已經跳到棚子上曬太陽的黑貓,問道:“小歡爺爺,我們就在這裏修習術法麼?”
“是的。”
“可這裏是有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