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李墨當初可是沒有教他們任何真氣運用的法門,而僅僅是教了修煉之法,他們在那些與那六十多個江淮義軍作戰時使用的其實都是外家功夫,隻偶爾才有出了真氣,要知道寇徐二人的修為在那幾個月之中,可是達到了先天三重天的境界了!
可是在不會使用真氣運用之法的情況下,他們真實發揮出的實力也不過是一般江湖三流好手的水平罷了,還是那種三流好手中最弱的水平,並不比原著中此時的戰鬥力強多少,也就是時靈時不靈的長生真氣偶爾爆發才能讓他們的真實戰力達到三流好手的程度。
與寇徐二人分別後,李墨便向竟陵附近的飛馬牧場趕去。
飛馬牧場位於竟陵郡西南,長江的兩道支流漳水和沮水,界劃出大片呈三角形的沃原,兩河潺湲流過,灌溉兩岸良田,最後彙入大江。
這裏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物產豐饒,其中飛馬牧場所在的原野,牧草更特別豐美,四麵環山,圍出了十多方裏的沃野,僅有東西兩條峽道可供進出。形勢險要,形成了牧場的天然屏護。
李墨單獨一人繞過一段較為狹長的小徑,經過山道,來到可鳥瞰牧場的山嶺時,見到山下田疇像一塊塊大小不一的毯子,構成美麗的圖案,不由心曠神怡。
在充滿悅目色彩,青、綠、黛各色綴連起來的草野上,十多個大小不一的湖泊像明鏡般貼綴其中,碧綠的湖水與青的牧草爭相競豔,流光溢彩,生機盎然。
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去,草原盡頭都是山峰起伏聯機,延伸無盡。在這仿若仙景的世外桃源中,密布著各類飼養的禽畜——白色的羊、黃或灰色的牛,各色的馬兒,各自優遊憩息,使整片農牧場更添色彩。
在西北角地勢較高處,建有一座宏偉的城堡,背倚陡峭如壁的萬丈懸崖,前臨蜿蜒如帶的一道小河,使人更是歎為壯觀。走出山道,便已經進入了飛馬牧場的警戒範圍之內。
峽道出口處設有一座城樓,樓前開鑿出寬三丈深五丈的坑道,橫互峽口,下麵滿布尖刺,須靠吊橋通行,確有一夫當關,萬夫難渡之勢。
李墨來飛馬牧場之前,通過一番打聽,已經對飛馬牧場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一代建這城堡的飛馬牧場場主商雄,乃晉末武將,其時劉裕代晉,改國號宋,天下分裂。
商雄為避戰禍,率手下和族人南下,機綠巧合下找到這隱蔽的穀原,遂在此安居樂業,建立牧場。
由牧場建成至隋統一天下的一百六十年間,飛馬牧場經曆七位場主,均由商姓一族承繼,具有至高無上的威權。
其它分別為梁、柳、陶、吳、許、駱等各族,經過百多年的繁衍,不住往周圍遷出,組成附近的鄉鎮,至乎沮水的兩座大城遠安和當陽,其住民過半都源自飛馬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