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這正中李墨等人下懷,就是要把趙軍牽在這裏不放,才好讓朱姬他們安然逃返鹹陽。
此時趙人以為嬴政仍在他們手內,所以不太計較其他人逃出去,更因為趙國死不起人,所以才會盡量避免強攻,而采取圍困,隻要等到堡內的人糧食、淡水等生活物資用盡之時便可不費吹之力破堡,到時攻破了城堡,殺盡烏家的人,便心滿意足了。
李墨不時在城牆露麵,還特別安排烏氏倮到城樓現身,使趙人更不懷疑他們暗有圖謀。
這一日,趙軍陣中有一人策馬衝來,在一箭之地勒馬停定,大聲喝上城堡道:“李墨,大王要與你說話。”
哪知城堡上眾衛士齊聲喊道:“有屁快放!”聲音在牆上牆下來回激蕩著,烏家這麵都放聲大笑起來,充滿喜悅的氣氛,趙人那邊自是無比憤慨。
對話還怎樣繼續得下去,戰鼓聲中,趙軍開始發動攻城之戰。
趙人圍城的大軍,不計後勤支援的人數,總兵力達三萬多人,以步兵為主,這已是趙人一時間能召集的所有力量,把城堡重重布陣困著。
所以趙人亦不想倉猝攻城,免得元氣大傷,初時還以為堡內人手和糧草均有問題,這時看到城堡上士氣如虹,才知道大錯特錯。
本來眾將均支持長期圍困的策略,豈知李墨一句說話,便惹得趙王沉不住氣,下令強攻。
烏家富甲天下,城堡的形式均是依當時最嚴格的標準建成,堅實嚴固。城牆又厚又高,足可抵擋敵人的仰攻、攀登和撞擊,護城河既深且闊,城牆上又有精銳的烏家戰士,所以縱然趙軍人數多了三十多倍,仍沒有破城的把握,唯一的優點,就是趙人後援無窮,足以支持他們打一場消耗戰。
況且,這烏家堡是城堡而不是城池,是那種城牆高而麵積小,能同時進攻的人太少,一千人守城完全足夠了。
再說趙軍自長平之後一直男丁少,自是要盡可能的減少傷亡,如今可以直接將烏家堡內的人困死,又何必要攻城?
尤於李墨在持續的用大師級神速光環加持著眾人通過地道撤離的速度,故此,沒等到趙軍攻城,烏家堡眾人便已經全部撤離了。
雖然李墨在最後打暈了烏氏倮,可他在醒來後,依然是一頭撞死在石頭上,後來聽烏應元所說,李墨才知道,原來烏氏倮尋死主要是為了自己死後,秦國可以更加的厚待烏家,而左右是死,與烏家堡共存亡不光可以利益最大化,還可以死得更爺們些、搞不好還能名留青史。
好在對於這一點,任務係統並未提示任務失敗,讓李墨鬆了一口氣。
撤退後,最後一個走的李墨還點起了大火,當趙軍攻入城內時,整個烏家堡全陷在一片火海裏,由於房舍樹木均抹上火油,要救火也有心無力。
趙人看著大火燃足了十天,剩下一片焦炭殘餘,片瓦不留的災場,心中也不知是何滋味,但總不會是好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