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意,乃是一種感悟。
說起來玄之又玄,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難以理解。
劍是一種器,說白了就是死物。而這種東西怎麼用,就是第一種意。
就比如一尺雙刃劍,劍體薄而脆,刃銳而易崩。
那麼這種兵器最適合的便是刺,而不是砍。
否則你的力量再打,麵對一個遠不如你,可劍意高於你之人,也不免落得一個劍毀人亡的下場。
這隻是最最初級的劍意,恐怕是個人就懂。
而由此可見,劍意並不是用劍者的意,而是劍器本身的意。
那麼再高深些的意是什麼呢?
同樣是一刺,要刺中的也是同一個地方。可用怎麼樣的軌跡刺過去,用什麼樣的角度刺下去才是這把劍最舒服的?這就需要用心去體悟。
天下間的劍意分六重
持劍、劍與身合(身劍)、劍與形合(形劍)、劍與意合(意劍)、人劍合一、以身化劍
劍意這種東西不分修士與凡人。世俗中也不乏用劍高手,隻不過修仙劍意更難。
這個很好理解。凡人是以手持劍,僅用於近身格殺。
可修士卻是淩空禦劍,法力操控替代了肉體。
那麼一些細微的操控調整就變得極為艱難了。
這就跟中醫把脈一般,用手把脈和懸絲診脈,其中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白小雲此時處在意劍境界,心念所至,道天便至,禦劍過程堪稱神出鬼沒防不勝防。劍氣噴吐之下三丈方圓如若實質。
可人劍合一,白小雲摸索了三四年還是不得其法而入。
典籍中記載,在這個境界,人便是劍,劍便是人,心意所至如人劍齊鳴。
白小雲單手拖著道天,就這麼平舉閉目,靜靜體悟。
一滴露水順著竹葉啪嗒一下滴落在劍尖之上,白小雲此時未著寸力,就隻是這麼托著。
噹~
清脆的聲響傳來,劍尖微微下沉,然後再次彈起。震動,隨著劍身傳導,直到劍柄、白小雲的食指、手掌、小臂、大臂、肩膀、脖頸,頭微微一晃,這股震蕩便消散一空。
白小雲微微擰起眉頭,手輕輕鬆開劍柄,而道天,就那麼靜靜的懸浮在那裏,一動不動。
楊廣成這兩日經常和白小雲坐而論道,他那日也被對方震的不清,想清楚了以前從來未能考慮過的問題。這幾日秉燭夜談,白小雲也是不吝賜教,讓楊廣成受益匪淺,大呼痛快!
此時楊廣成遠遠看到白小雲的狀態,不由眼睛瞪大,嘴巴大張。
他是劍修,這種情況他再熟悉不過了,白小雲這是在悟劍意!
看樣子已然入門,可還未得其法!
這是……人劍合一!
楊廣成簡直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級別的劍意打從他出生起便從沒見過!哪怕是太上,苦修劍道千年,也隻入得意劍境界。
這可是天大的機緣!
楊廣成得了白小雲極大的恩惠,正不知如何報答,此時卻是來了機會。
他不敢怠慢,趕忙吩咐身邊的提劍童子
“去,趕緊布七花梵鼓陣!”
童子一驚,趕忙應了聲是。不久之後回轉回來,身後跟著七名舉著長杆的青衣女修。
幾人低著頭,腳下無聲的快速走近,用幾根長杆包圍了白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