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或者政治利益的角度來看,這種想法非常有道理,如果我們隻是購買戰艦的話,那麼就隻是一個經濟問題,而如果我們要求德國海軍幫助我們對付日本人的話,那就是兩國政治問題,你們想的很明白,隻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這一點我理解。”本森將軍說道。
“但是有的問題從來不是錢可以解決的。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類似的想法,實際上,1年前在白宮,一名議會議員就給羅斯福總統提過類似的建議。然後你知道羅斯福總統怎麼回答的嗎?”本森問道。
“怎麼回答的?”塔夫脫有些好奇的說道。
“羅斯福說,如果這樣做的話,即使把所有國會議員的孩子們都安排進海軍也裝不滿這些戰艦。而且即使合眾國湊夠了人數,這些人也不過是初上戰場的菜鳥。”本森說道。
“我很理解某些政客,小聰明有餘,但是大局觀不行。而且對於專業的事情極其缺乏最基本的知識。德國人能重創英國大艦隊不是偶然,看看他們一路走來,先是在日清戰爭中的黃海大戰,然後是後來在非洲和法國海軍的交手,再然後是現在的歐洲大戰,這一代德國海軍經曆了血與火的洗練。英國海軍雖然縱橫四海數百年,但是現在,他們已經太長時間沒有動過手了,刀都鈍了,所以才有今天的處境。而日本人呢?他們也經曆了4場大戰。而合眾國隻經曆過一次失敗,一次徹徹底底的失敗,在所有準備開戰的國家中,合眾國的戰績是最糟糕的。”
“我們不可能動員整個合眾國的力量和日本人拚個你死我活,因為現在還不是時候,國際局勢也未必允許。但是這一次無疑是一個很好削弱日本人的機會,而如果這次我們要是還輸了的話,那麼下一次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本森看著對麵的塔夫脫有些麵色不善的說道。
“我理解海軍的苦衷。”塔夫脫作為羅斯福的副手,他是很清楚美國高層在遠東問題的上的糾結的。當年的菲律賓之戰給美國的影響太大了,甚至可以說打消了美國人第一次想要走出美洲的想法,並且影響了整整一代美國人!遠在萬裏之外戰沉的戰艦、被鮮血染紅的海麵、以及那一溜陣亡和失蹤的名單讓美國人充滿憤怒的同時對於戰爭又有一種本能的恐懼。
然而在戰後壓製日本是美國人在遠東的破局點,同時也是一項政治任務,尤其是這個導火索還是以日本占領了德國出讓給美國的殖民地之後,整個美國社會都認為這是美國聯合德國反壓日本的一次重要機會!而一旦什麼事情一旦和政治正確掛上鉤了,那就可能走樣......。所以說現在,整個美國社會從某種程度上被這個問題綁架了,也是有道理的。
而到了現在,一些政客已經發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為了這場在遠東的勝利,美國人已經壓上了太多的賭注。英國人誠然是美國的敵人,需要打倒。但是當歐洲的霸主變成了德國人以後,難道對美國真的就是個利好消息嗎?德國比英國更強大,當德意誌的黑鷹掌控了歐洲並且羽翼豐滿之後,他們會怎麼做呢?自然是向世界擴展他的影響力。而到那時候,美國是不是要麵對一個自己扶持起來的超級強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