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十六年,三皇子堇容授東宮之位,冊封太子。
冊立大典上,太子堇容祭天拜地,敬告諸神,文武百官紛紛上表慶賀,皇帝大赦天下,舉國歡慶,歡騰三日不熄。
皇帝的妃嬪,子女悉數到場,盛大的冊封典禮中,獨獨缺少了臨嘉公主的身影。
臨嘉公主的消息,依舊是無影無蹤。
皇帝妃嬪眾多,子嗣綿延,光皇子皇女加起來就有十幾位,要說大公主臨嘉,也是天下奇談。
據說臨嘉公主出生時,身中奇毒全身淤青,後背處還有一處詭異胎記,國師斷定那是出生之時便身染邪祟的妖紋,日後必定會對至親之人產生威脅,留在宮中恐遭禍患。
剛出生那幾年,臨嘉公主藥石無靈,無論各種奇珍靈藥均不得見效,之後後宮更是詭事頻出,搞的一團烏煙瘴氣。妖紋禍世,乃是不祥之身的傳言漸漸傳出,一度囂塵至上。
流言如瘟疫一般,鬧得越來越大,皇帝躊躇了一年許久,最終還是狠了狠心,把大公主秘密送出了宮。
出宮之後,後宮便慢慢安定了下來,更加證實了大公主妖星穢亂的說法。
說來也奇,大公主出宮後,被送至一處世外山穀,恰逢晴明聖手遊曆在此,幾年之後,身體竟也被慢慢救了起來。
清明聖手醫術精絕,一生卻無一兒半女,她放出話來,紅塵相見即是有緣,公主毒根深種,若是成為她的親傳弟子,此生隨她呆在穀內不見外人,方可安穩順遂此生。
但畢竟是一國公主,豈能放任她拋卻紅塵,皇帝聽信後宮讒言,一味貪圖享樂倒是無所謂,怎架得住大公主母妃日日夜夜的眼淚哀求。
雙方終是各讓一步,待到公主十七歲時,便回到皇宮,十七歲之前,一切歸清明聖手教養。
但在世人眼裏,日複一日,世事更迭,過了這麼多年,臨嘉公主究竟是死是活,已經泯然眾人矣。
清明穀行跡隱秘,十七年內,皇宮隨大公主入穀的侍衛和宮人一概杳無音訊,皇帝也不準任何人前去探見。
臨嘉公主的母妃容妃終日鬱鬱寡歡,最終不堪重負,幾年後撒手人寰香消玉殞。
時過境遷,大公主已經成為皇宮的被遺忘的一筆,不能提,提便是一個皇宮禁忌,臨嘉公主的名諱,也已經漸漸被世人所淡忘。
。
十七年後。
清明穀。
空山新雨後,風光霽月中。
穀內藏於斷山狹長半山腰處,尋常人難尋,通路陡峭狹窄,荊棘叢生,行至幾處便豁然開朗,山中有飛瀑溪流,蜿蜒至山下,穀內開朗空闊,山花漫天滿野,鳥雀吟鳴,日月晴朗,令人心曠神怡。
李嬤嬤坐在竹廊外的台階上,望著青山碧水,山澗竹屋,念著山水之間,日月輪轉,老淚潸然。
公主平安地在穀裏待了整整十七年。明天,便是她十七歲生辰。
過了那一天之後,她就可以出穀,回皇城。
這一天,也是所有人都盼望著的一天。
李嬤嬤擦了擦濕潤的眼角,心中百感交集。
穀內縱然閑雲野鶴活的逍遙,但天天對著一樣的人,看著不變的日升日落,日子就像穀中的溪水一般,永遠在流動著,卻也永遠一成不變。
別人進不來,她們也出不去,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十七年裏,她每一天都無比的想念她的家鄉,她的親人。
等出去後,她要第一時間去看她的兒子兒媳,這麼多年,想必兒子早已成家生子,她會親手照料她的外孫孫女,安享子孫繞膝的天倫晚年。
這十七年裏,每一天都是如此平靜,靜的就像一灘死水,再回頭去看,又仿佛隻是流年變幻的一瞬,一眼望的了頭,但又終年不見天日。
不過,她現在有了希望。
“你們幾個都當心一點,不要讓任何一個人踏進這個穀,就算是一隻蒼蠅也不行,聽清楚了嗎?”縱然知道穀內一直安穩,李嬤嬤仍是不放心地囑咐著侍衛們。
過了今天,隻要過了今天,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李嬤嬤和侍衛布置好了一切,到了夜晚不放心,又起來巡視了一遍,仔細地逡巡角角落落,確定連一隻蒼蠅也是插翅難飛時,眾人也紛紛回到寢室,睡起了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