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263 敬茶(2 / 2)

而且道光帝當年讓奕琮入繼綿愷一脈不過是不想“惇親王”的爵位和財富流落到別人手裏。

這個“別人”自然就是惇恪親王綿愷的嫡福晉鈕祜祿氏也就是這位老福晉了。

綿愷的生母亦是鈕祜祿氏家族出身,嘉慶帝原配孝淑睿皇後去世後綿愷的生母就做了繼後,綿愷也成了嫡子,所以綿愷應該是想當然的儲君才對。

老福晉當年亦是家族傾盡精力培養出來的皇後人選,她打小就以為自己以後一定會做皇後,後來她就被安排嫁給了綿愷,而她的堂姐則被安排嫁給了皇次子綿寧。

誰成想,最後卻是綿寧登上大寶成了道光皇帝,而最後做了皇後的竟然是她的堂姐!綿愷卻隻是被封了一個郡王。

一朝夢碎,老福晉心裏如何能不恨!

其實道光對綿愷夫妻倆並不薄,先是升了綿愷的爵位,又賜了他內廷行走的資格,可是老福晉心裏的怨氣依然咽不下去,再加上進宮幾次都被她堂姐冷嘲熱諷羞辱了一番所以心裏更恨,她一怒之下失了理智竟公然抬著轎子從神武門出了宮。

神武門是帝後的專用通道,換了其他人肯定要被扣個謀逆的大罪,但是道光帝也隻是罷免了綿愷的職務,罰了他三年俸祿而已。

後來綿愷與宮中太監鬧出了斷袖的緋聞,這件事除了讓綿愷被削爵之外也讓老福晉徹底沒了臉麵。

新仇舊怨累積於胸正琢磨怎麼報複的時候皇後薨了,老福晉就把所有怨恨轉嫁到了道光皇帝身上,怨恨他搶了自己丈夫的皇位間接奪了她的後位。

所以道光帝讓綿愷給皇後寫祭文的時候老福晉偷偷在那篇祭文裏加了一句“如喪考妣”。

如喪考妣就是老百姓像死了爹媽一樣傷心,皇後是天下百姓之母這沒毛病,可是皇上作為天下百姓的爹還活的好好的呢,這不是咒他死麼。

因為這個緣故綿愷又被罰了十年俸祿,老福晉可謂是實力坑夫了。

兒子丈夫相繼過世之後老福晉本想守著王府這份家業安生過悠哉日子就算了,沒想到道光把奕琮過繼給了她,等奕琮長大,她就得把自己守了半輩子的家底兒全都交出去,在她看來這並不是恩典,所以道光也殯天之後老福晉把心裏那些怨恨全都發泄在了奕琮身上。

奕琮在老福晉身邊的那幾年過得並不好,所以後來奕琮的生母皇考祥妃才把他送去了蘇家放到蘇夫人跟前兒養著。

奕琮小時候老福晉從不讓他吃飽穿暖,說是小兒若想養的好就得忍受三分饑和寒,奕琮小時候還經常被老福晉命令在寒冬酷暑跪到院子裏背書,老福晉還不讓府裏的人跟他說話,說怕他們教壞了他,她自己也很少跟他說話,除了命令嗬斥就是冷嘲熱諷。

老福晉倒是從不打他,多數都是使用冷暴力和語言暴力,所以別人真想挑出她的什麼錯來也很難。

這些奕琮都忍下來了,但是他不想顧小小也跟他一樣遭受這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