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六十章 離開前(1 / 2)

當然,艾星的作用除了繪製整顆星球的地形圖之外,最重要的工作還是探查星球上存在的晶體礦數量。

經過零改造後的艾星,不僅可以精確掃描地麵情況,還能夠通過特殊的能量波手段偵測約百米左右的地下狀況。配合蓋雅的分析功能,幾乎能夠將所有地表以及大部分近地位置的晶體礦準確的找出來。

再配合上基地船的移動力,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史雷音就完成了將星球上所有晶體礦開采完畢的工作。

這其實也和星球上晶體礦數量不多有關係,大部分的晶體礦數量都遠比史雷音第一次開采時候的山穀內要少。在近二十台無人機SCV的開采下,幾乎不需要一天就能開采完畢。三個月的時間其實大部分都花費在了從一個礦脈前往另一個礦脈的途中。

雖然晶體礦脈數量不多,但值得史雷音慶幸的是,幾乎所有數量較少的晶體礦脈在能量上都達到了標準晶體礦的數值,有一部分還要高出一些逼近真正高能晶體礦的級別。

就如同史雷音最後開采的那種金色的晶體礦,雖然同樣被稱為高能晶體礦,但實際上金色的晶體礦中蘊含的能量指數至少都要達到每標準單位八的級數,甚至大部分達到了雙倍於普通晶體礦的每單位十的級別。在星際爭霸的世界中,這個級別的晶體礦是真正被稱為高能晶體礦。

往上,還有每單位能量值更高的稀有晶體礦,以及已經無法用能量級來計算的星靈水晶。

史雷音在這顆星球所能找到的晶體礦中,也就最後開采的那一些金色晶體礦,以及之前在一個地下洞穴中找到的大型晶體礦脈中的晶體礦達到了高能晶體礦的水準。而其中,也就最後開采的這些晶體礦中的核心一部分達到了驚人的每標準單位十五的最低稀有晶體礦標準。

和遊戲中無論劣質,普通,高能晶體礦都隻是提供一個晶體礦數值不同。在顯示的星際爭霸世界中,高能晶體礦和稀有晶體礦因為其較高的天然能量級,更多被運用在那些特殊設備的製作方麵,例如戰列巡洋艦的大和炮這類需要承受較大能量衝擊的位置。

如果用人工方式將普通晶體礦壓縮提高能量級數,雖然也可行,但壓縮中浪費的比例極高。和將劣質晶體礦壓縮成標準礦不同,標準晶體礦每提高一的能量級就需要耗費十倍的數量,將標準晶體礦壓縮成高能晶體礦的消耗哪怕是科普魯星區這種盛產晶體礦的興星區也沒幾個勢力承受的起。更勿論在步入高能晶體礦的每單位十數量級之後,再提升甚至需要百倍的投入,這是以敗家聞名的瓦倫利安都未曾嚐試去做過的。也就背靠著邪神艾蒙,能夠從虛空中獲得無窮無盡的能量的莫比斯基金會,才會做出這種極端浪費的實驗來。

高能晶體礦和稀有晶體礦的出現,讓史雷音興起了動用SCV空間倉庫中晶體礦的想法。

一來,整個星球中采集來的晶體礦數量已經達到了五十七萬標準單位的驚人數字,算上進一步改造擴張基地船花費掉的十萬晶體礦,以及即將用以製造宇宙航行單元需要花費的五萬單位,也還剩下了龐大的四十二萬單位。相比這個數字,SCV中那一萬單位的普通晶體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