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凶術,顧名思義,就是扮演凶手的術法。也有叫做驗凶術或是研凶術的,其實意思差不多,一個是驗證凶手的意思,一個是研究凶手的意思。其實本質上都是一個東西。”
“那這個東西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就是努力去模仿凶手,讓旁人更加直觀地感受凶手行凶時的畫麵和本質。就像我們現在的辦案,很多時候已經取得了凶手使用的刀具,會根據受害人身上的傷口痕跡,讓人來模擬凶手行凶時候的動作,來推斷凶手的身高、慣用手等等。”
“古時這麼做,原本的初衷,是為了還原案發現場,讓審理案件的府衙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案發現場,從而做出判斷。後來也曾有人將這類方法進行延伸。最有名的就是包拯夜審郭槐的故事。其實這也是狸貓換太子種的一段,雖然故事經過反複加工,但是也是經過事實改編。”
“其中包拯利用自己日審陽,夜斷陰的傳說,夜審郭槐,並讓梅娘假扮寇珠的鬼魂來試探郭槐。不料郭槐老奸巨猾,看出破綻,反而把梅娘逼問得狼狽不堪。正在緊要關頭,寇珠的鬼魂突然出現,滿臉鮮血,神情淒厲地向郭槐討還血債。郭槐精神崩潰,終於認罪。”
“在這個故事裏,包拯用的方法,其實就是一種場景模擬(還原)的方式,將自己的府衙布置得像陰間閻王府邸一樣。而演凶術,針對的不是環境,而是凶手。隻不過還原的不是地點場景,而是人物。但是,場景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要還原凶手,就要讓自己變成凶手。這不僅要了解到凶手的很多資料,還要理解凶手當時的心境和想法,是非常困難的。”
“當時,如果凶手的資料都已經知道了,那就等於有了建築。如果能夠了解凶手的心境和想法,那不就等於找到了犯人行凶的動機。這不就等於已經破案了嗎?”
“是啊,寇天明的潛意識裏確實是等於已經破案了。可是寇天明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身為刑警隊長的你也不知道。所以我訓練他用這種方法,將他潛意識裏的想法告訴你。”
說到這裏,葛飛終於算是明白了。剛開始見到寇天明的樣子的時候,確實是一頭霧水。覺得他就是一個“跳大神”的。然而經過老爺子的解釋,葛飛突然覺得這個方法實在是太科學了!
“但是,目前這個演凶術還不夠全麵,我還在測試階段。”
“老師您指的是……”
“首先一點,你也看到了。在實行演凶術的時候,其實也是深度的自我催眠。這裏麵牽扯到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暫時就不跟你解釋。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對演凶以外的事情都不會做出反應。就連日常的行動都不能自理,更別說是在遇到凶手的時候了。所以,讓寇天明使用演凶術,必須要有足夠值得信賴、靠得住的同伴。這也是為什麼,我親自將他交到你的手上,而不是交給其他人。”
聽到這裏,葛飛心裏重重地受了一擊。張老爺子會這麼說,肯定是信賴葛飛的體能水平,以及他的格鬥技術。再加上他的臨場應變能力,以及他的實戰經驗,一個打十個有些誇張,一個打三五個魁梧的歹徒還是遊刃有餘的,這才將寇天明交到了他的手上。然而就在第一次合作的現場,自己就因為大意和輕敵,讓寇天明的腦袋受了重傷。這種被人信任的責任感,和辜負了信任者的挫敗感,讓好強的葛飛非常難受……
“另外……”
“另外什麼?”
“另外,這種演凶術其實是一種自我的深度催眠。如果使用得不好,或是過渡催眠,很有可能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又或者,讓使用演凶術的人,分不清事實環境和思維製造的幻境……”
“或者像‘他’一樣,將心中的黑暗無限放大,最終從一個警校曆史上最傑出的警員,變成一個犯罪名單上最難纏的敵人。”
“……”電話那頭,老爺子的聲音漸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