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這都是什麼送命題(1 / 3)

斐一班和易茗現在做的,實際上是非常基礎的保護性修複。

唯一的原則,是盡可能多地保留易家祠堂原來還剩下的那些框架。

包括外部和內部的。

不如修屋頂的時候,雖然不能把屋頂還原的和完整時期的一模一樣。

但不會因為那個浮雕或者別的什麼細節壞掉了,就把整個浮雕或者整片瓦都換掉。

斐一班在外牆上弄的那些和白茶有關的圖解,也都是可以無損卸掉的。

不會對原來的牆麵行程破壞。

裏麵也是,每一塊地磚,每一條橫梁,每一根欄杆,都盡量保留原來的。

白石紅牆琉璃瓦,騎樓走廊綠欄杆。

盡可能多和盡量,這樣的詞語,是和能力還有經濟實力緊密連接的。

再怎麼努力,新添加的東西,肯定是現時代的。

和真正意義上的修舊如舊,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別。

Abu的提議,等於是想要和斐一班一起,把易家祠堂給保護起來。

易家祠堂如果真有好要做到【修舊如舊】,就得要用祠堂建造起來的那個時代的磚瓦和工藝。

工藝或許還能找到傳承人,那個年代的白石紅牆琉璃瓦,早都已經是古董級別的東西了。

得找那種同一時期,用了同樣的材料,但已經徹底沒有辦法修複、或者確定要拆掉的建築剩下的“邊角料”。

作為私人建築,這種程度的修複的代價和難度都是非常大的。

即便是斐廠長出事之前,像斐一班這樣的鎖廠富二代,也是很難有能力完成這種程度的修複的。

這絕對不是一兩年零花錢,能夠解決的事情。

Abu這種級別的殿堂級富不知道第多少袋,如果出手的話,搞不好還真有修舊如舊的可能。

Abu對建築,尤其是古建築,有著極高的癡迷程度。

恨不得每天住在裏麵研究。

他是真的做得出來,買古董磚拿來修補這種程度的事情。

之所以【修舊如舊】後麵還要帶一個【可能】,是因為年代久遠,不一定能找到一模一樣的修複材料。

歐洲和中東的很多古建築,Abu都長住在裏麵研究過。

他還在BJ頤和安縵一住就是一個月。

為的就是感受一下乾隆年間,中國宮廷建築的魅力。

但酒店,總歸是被設計過的。

就算是在古建築的基礎上做的改造,始終還是差了那麼點意思。

尤其是排水係統一類的,要多現代有多現代。

完全不符合他對原汁原味的古建築的孜孜以求。

如果不是每天都能通過私家後門去頤和園裏麵,看看那些貨真價實的宮廷古建築。

Abu在頤和安美最多待一個星期就走了,也不會有後麵,那許許多多的事情。

Abu想在易家古厝找一個房間,在裏麵住上兩個月,順便把劍橋的學位論文給寫完。

然後再開啟找第二個老婆的人生階段。

Abu至今單身,他一開始就找第二個老婆的原因,是第一個必須是聯姻。

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那麼他就會失去很多東西的繼承權。

當然,就算Abu真的愛美人不愛江山,一生隻準備娶一個真愛的人。

對於普通人,或者像曾經的斐一班那種級別的富二代來說,也一樣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斐一班沒有立馬答應。

他連易家村的戶口都還沒有。

即便有個斐大仙的身份加持,始終也還是個外人。

Abu要說想要住在別的地方,斐一班說不定還能擅自拍板。

可他想要長住的地方是易家祠堂。

雖然廢棄多年,已經沒有了祭祀的功能。

修複好了之後,易家村的人,肯定會把重要的聚會,重新弄回到祠堂。

在這種情況下,裏麵住著一個外國人,就比一般的【外人】還要誇張。

最近這段時間,易家村的留守老人們,越來越多地給自己的子女打電話。

見證過斐大仙“神力”的老人們,對易家村的變化讚不絕口,一個個的都在電話裏說,與其在外麵打工,不如回來跟著斐大仙混。

沒有被斐大仙震懾過的這些因為貧窮才離開易家村的人,並沒有幾個會因為這樣的電話,就信以為真。

易家村的發展,從要修建水泥廠開始,已經狼來了太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