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鄉民對世才之敬,猶勝神明。”
寅時,東山穀外,劉彥、荀舫主、於太公說話飄身上船。
轉顧下方,見上千鄉鬼出城禮送,仰望上方拱手拜竭。
荀舫主含笑說出此言。
她今夜隨劉世才遊賞鬼穀鬼城,聽君子與鬼民攀談, 從中看到當鄉人情。
這等人情味比香火暖神,似碳火烘麵。
而劉彥那句‘世間最暖人心的便是人情’,舫主深以為然。
畫舫行空飛去臨安南城。
舫主笑說:“我養道百年,看慣了人間薄情,直至遇到賢弟才得一份暖心情義。”
“今到臨安水鄉,見此間人鬼恩義,叫我舍棄大千之爭,偏安此地都情願。”
劉彥眼望南城, 顧首接道:“這世間多姿多彩,偏安一隅故然落得清靜自在,但卻荒廢了時光。”
“大千之爭,你唱罷我登場,千古風流人物盡在其中嶄露頭角,留下美名故事供後人傳唱。”
“當日我與阿九論誌向,曾寫下【心存高遠,意守平常】,那是我藏龍之言。”
“我今日藏龍臥虎,是為來日一番爭鳴。”
“我心中的的鶴鳴,旁人還不曾聞聽。”
“今與大姐說出來,是告知姐姐,我欲鶴鳴於九皋,虎嘯於山林,龍吟於八荒!”
“但隻我一人,難與他們爭鬥, 我欲尋誌同道合的朋友……”
“大姐可敢與我一同弄這世上潮?”
聞其真心、真意, 荀舫主驀然驚詫對視,心中那根心弦被他話語撩撥的響亮。
老狐於太公亦帶驚異。
他過去見劉郎, 乃是仁厚、和善為表,未曾想這副靈山秀水表象之下,藏著龍首低吟!
劉彥見他們都很吃驚,恢複往日之風,藏龍歸淵。
笑說:“我欲求爭鳴,是想尋個樂趣,為後世打下道義名聲。”
“哪怕龍戰於野,也當萬世留名。方不負此生此世。”
“姐姐……”
“世才可是見我遲疑,以為我不敢與你一起弄潮?”
荀舫主快語接話,停船於劉府虛空,道:“我隻是沒想到賢弟有此大誌豪心,且能與我坦露。”
“隻要你不嫌我身賤低微,我願你一同築道,與世弄潮!”
“我平生未曾對誰許諾,但與賢弟,我可以……”
“何須姐姐承諾?”
劉彥看下方家院,說道:“姐之心毋庸置疑, 劉彥如何不知?”
“今與姐交心, 我深感身邊多了一同道,不再孤零。”
“姐姐辦學,可培育坤學之勢力,將來大爭之世,可得一方氣運。”
“我亦能沾光,自當鼎力相助。”
“好!”
荀舫主心中千言彙聚成一字,劉彥所說‘不再孤零’,她亦有同感。
畫舫收落後院,老狐自始至終沒插一言,卻有諸多思量。
隻等叫出女兒後,他便拱手與劉郎、荀娘子作別。
回東鄉路上,匡娘見爹爹神思依舊,詢問:“爹爹思何事,可是世才先生所請之事?”
“女兒覺得,此乃與君結交好時機,就算那妖人真是蓮花教中人,也不怕他!”
“此不過是小事,我所思乃大事!”
於太公緘言半晌終於開口,挑著手中明燈對女說:“劉奉義有鴻鵠之誌,其心可畏可敬,我欲攜家小投入麾下,為將來博個後世美名揚。”
說著,他不瞞女兒,把劉郎之言講述一遍。
當父女回到東鄉家宅,老狐眼望對門周慕白家,說:“此子心竅已開,我女可問其心意,他若敢娶你為正室,這樁婚我便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