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知錯,隻是沙魯國期限還有一天,若再無人對上,我楚國臉麵將蕩然無存!”年小老者告罪後,歎息道。
嚴大人聞言,也是愁眉苦展,沙魯國仗著學習漢文化一點皮毛,竟在朝貢期間提出刁難,若三天之內無人對上此聯便不再認楚國為宗主國。
這裏得說一下楚國對外最重要的國策,或者說是體係也不為過。
很多人認為古代國家是不懂貿易的,就像賈詡以前看過一部小說,上麵寫兩國所謂的貿易隻是互贈金銀美女。
其實這是不對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管子·國蓄》中就提出控製關山海扼住經濟命脈和發動貿易戰爭等言論。
還有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明朝萬曆戰爭等都跟貿易脫不了幹係。
楚國由於國內金銀礦少,沒有鑄幣權,便衍生出了朝貢體係。
其實內容很簡單,海外諸國認楚國為宗主國,每年必須納貢,另外國內新帝登基也要得到楚王同意才行。
乍一看,那些海外小國吃了大虧。
其實不然,他們很樂意接受這個條件,並有兩個好處。
一,得到楚國支持,能夠壓製國內不穩定因數;簡單來說楚國就是這些國家的老大,他們國內貴族世家想要發動政變就得掂量掂量。
好比幾個小混混想揍你,你大吼一聲:我是銅鑼灣杠把子的小弟,你們敢揍我一個試試?
二,能與楚國進行貿易,對於那些小國和小國內的世家來說,是渴望不可及的事,甚至比第一點更重要。
楚國也通過貿易使大量金銀流入朝廷,解決沒鑄幣權的煩惱,這也是為什麼楚國施行海禁不讓民間貿易的原因。
可以說朝貢體係是古代貿易與政治的完美結合。
當然,這其中也衍生出一係列問題,比如靠海吃飯的平民,失去經濟來源,被迫當海賊對沿海縣城進行搶奪。
……
在嚴大人看來,沙魯國應該是找到新的貿易路線,想終止與楚國的貿易。
不過又懼怕楚國實力,所以想出以這種方式來結束兩國合作。
其實當日朝貢時對方話已經很明顯,要是三天能對出下聯便會永世奉楚國為宗主國,對不出的話就改換門庭。
然而此上聯堪稱千古絕對,上聯用了個“三”字,下聯就不應重複。而“三光”之下隻有三個字,那麼,無論你用哪個數目來對,下麵跟著的字數,不是多於三,就是少於三;朝中大小官員廢寢忘食研究兩日也毫無頭緒。
是以,老者想到明間來碰碰運氣。
看到這上聯周湛差點破口大罵,這是人能對出來的?
人群中亦有眾多考生暗自搖頭。
“我說……你們是不是來玩我們的?這誰能對上來?”
“絕對!千古絕對!”
“該不會是哪位士子為提升名氣,特意布下的局吧?”
周湛聞言勃然大怒,他之前想的刁鑽古怪上聯,與這上聯相比就是小兒科,今後他如何再敢以對聯提升名氣,對家丁嗬斥道:“速速去將你家主人叫出,讓我等瞧瞧是哪個不要臉的戲耍我們!”
三個家丁不為所動,隻道:“公子對不出,不一定別位公子就對不出!”
“哈哈!你們隻是不識字的下人,豈知此上聯精妙之處!”
“笑死我了,還想有人對出?哈哈哈……”
“誰要對出下聯,我周湛願磕頭拜為師!”
……
“氣煞我也!”嚴大人被下麵考生氣的吹胡子瞪眼,起身拂袖道:“回去定要叫人查查那個叫周湛的,這等品行不配入朝為官!”